安居乐业是群众最朴素、最平凡的愿望。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对公平、正义、法治、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综治工作考核连续8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6年和5年上升;法治建设考核纳入了对省辖市综合考核体系……去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政法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最高原则,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始终扭住自身建设这一重要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深化智能化建设,打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治共享平安 建设“提档升级”
去年,全省群体性事件连续11年下降,10万人命案发案数连续7年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八类暴力犯罪连续7年下降,连续13年没有发生特大案(事)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6年和5年上升,达到96.76%和92.91%,同比分别上升1.67个和2.67个百分点,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连续8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过去一年,全省政法机关始终把平安作为关键任务,平安安徽持续“提档升级”,平安成为群众能享受到的最基本、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在马鞍山花山区矿院社区,退休幼教老师周圣清曾数天与一老上访户同吃同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使其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并加入社区平安志愿者服务队。这是我省学习“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我省各地建立健全五级综治中心,规范联调联动平台、工作对接平台,创新“互联网+在线调解”模式,发挥第三方调解组织和基层组织作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省各级综治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317737件、化解310965件,化解率97.87%,较好地实现了把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一线的目标。
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去年,我省公布实施《坚持平安为基推进安全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保障性位置。
强化命案打击防范,组织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加大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力度;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和危爆物品、危险品安全管理,全省各类公共安全事故明显下降……持续开展的“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紧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作出有力回应。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我省创新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突出民意导向,真正把评判平安建设成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实现了平安建设由“围绕指标、排名转”向“围绕群众意愿、要求干”的转变。
捍卫公平正义法治 安徽步履铿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凸显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的需求、对法治品质的要求、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对安全保障的法律依赖,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自从村里有了免费的法律顾问,合同是否规范、纠纷怎么处理,我们都不担心了! ”对于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的贫困户们来说,驻村的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为村里聘请的法律顾问,已经成了他们处理涉及合同、土地等重大事务及邻里纠纷的“主心骨”。
群众对什么问题呼声强烈、需求迫切,政法机关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去年7月,56岁的刘某在亳州谯城公安分局汤陵派出所民警帮助下补录了户口,结束了长达12年的“黑户”身份。我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无户口人员落户3项户籍重点改革,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法律执行不能打白条”。我省法院深入开展执行难攻坚活动,推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深入推进执行信息化,建成网络查控体系;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好执行救助工作,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强化信用惩戒,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司法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省不断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司法责任制改革基本完成。在员额制改革方面,在先期分4批完成省市县三级8063名法官检察官遴选之后,去年又确认了920名具备入额资质条件的法官检察官。在落实司法责任制方面,全面推开以法官为中心的新型办案模式,制定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实现充分放权与全面监督的有效结合。以指标为杠杆,以考核抓落实。去年7月,法治建设考核纳入了对省辖市综合考核体系,着重突出领导干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此外,还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研究制定法治安徽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进一步推进了法治建设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坚持科技引领智能 建设便民利民
去年10月16日,“江淮义警”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群众发现身边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和公共安全隐患,可随时随地通过上传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位置等信息举报;群众通过实名认证可在线加入义警队伍,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平台与“安徽公安便民服务e网通”互联互通,让群众便捷享受e网通上所有公安便民服务项目……
“深化智能化建设”,对于提升政法机关核心战斗力,推进服务管理网络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具有深远意义。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综治信息化建设方面,我省出台了全省综治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启动了省级综治信息数据汇集平台建设。推动各市综治信息化与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融合发展,落实综治基础数据规范等国家标准。蚌埠等市率先完成符合国标要求的系统建设,六安、铜陵、安庆等市将“阳光信访”、打击传销和见义勇为等工作纳入综治信息平台,为综治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综治视联网建设推进有力,去年6月底前实现了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100%联通应用,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全省已建成并联网应用视联网点位255个,有力提高了平安建设扁平化指挥和可视化管理水平。
数据资源只有高度开放共享,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我省政法部门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服务渠道一网通办。智能化,也带来更贴心的人性化法律服务。去年年底,由省司法厅组织,我省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普惠性、公益性、即时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解决“问累”、“跑累”等问题,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