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7年末,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法治现代化2017年智库论坛在南京举行。会议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新时代法治实践效能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对我国法治国情的深刻把握,更离不开对我国法治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介绍,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在各方支持下,开展了法治指数再创新的实验,采用大数据方法进行法治评估。法律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黄闽指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法治现代化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依法治国;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法治;法律;创新;法学;人民;教授;保障
作者简介:
■共绘美好生活的法治新图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学研究者如何以新担当和新作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述学立论?江苏省法学会会长、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林祥国指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法学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他建议,要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发挥智库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围绕新时代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沈国明强调:“智库研究具有内部性、实用性,要认真做好法治智库的组织工作,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沈国明表示,智库成果转化应以是否转化为政策、是否能转化为长远发展战略为准绳。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介绍,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在各方支持下,开展了法治指数再创新的实验,采用大数据方法进行法治评估;同时开展了智慧法务实验,创新法律服务机制。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教授陈金钊提出,法治中国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中央与地方对于法治的认识差异;法律稳定性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等。同时,要发挥智库研究者对问题研判的能力,对施行法律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预测。
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永远在路上。法律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黄闽指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法治现代化的逻辑框架。他建议,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在治理中不断完善法治;要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让民主政治有序运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不断构建完善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提升研究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