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南湖街道获评“十大幸福街道”

今年以来,南湖街道共开展185项关爱活动,经费支出达460多万元,受益人群近万人次;组织各类慰问、慈善募捐等帮扶活动,服务苔花家庭、外来务工人群共9类特殊群体;审议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121个,申请资金1348.1万元。

多项改革经验获推广

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多元自治”

在嘉南社区的芙蓉小区里,有个卖菜的小贩叫沈大妈,她在小区里卖了18年的菜,一直和城管队员“打游击”,成为流动摊贩管理难的典型。2016年,南湖街道开始探索引导老旧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摊贩“定点经营”和自我管理。按照“不引起居民投诉”“不影响环境卫生”等“十不”标准,一方面对便民摊点进行简单的靓化包装,一方面督促经营者自觉承担清洁工作,严格准入退出制,强化日常管理。自此,沈大妈在小区内有了定点的便民摊点,不仅负责维护摊点周围的日常环境卫生,每天还负责打扫小区公园两次。目前,南湖街道在多个小区设置了果蔬、补衣、补鞋等便民商贩自治点,不但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也解决了流动摊贩管理难的问题,把他们转变为城市文明的守护者。

在城市管理的规划中,南湖街道从问题导向出发,紧扣群众最关心,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市容环境、安全问题、老旧住宅、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创新基层治理的模式,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经济管理领域关于“标准化”的概念,探索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建标准化体系、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安全监管标准化体系、社区居委会标准化体系、法治建设标准化体系。参与基层治理的各类主体该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对此,街道的多项工作得到市区政府的肯定和推广:南湖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多元自治”模式在全市推广、南湖安全监管标准化经验在全区推广、南湖“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1+7方案”成功入选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训计划。2016年12月28日,罗湖区全面推广南湖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现场会在南湖举行,并将“南湖模式”列入2017年区委全会报告中,在全区推行。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打造宜商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去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公布了《深圳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几相对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南湖有改革的精神,南湖也有服务业的雄厚基础,南湖还拥有“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等地理优势,区政府也将打造“口岸经济带”作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来抓。此前,香港和深圳签订了共同开发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合作备忘录,实际上,在南湖,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渔民村社区也还有10万平方米河套区可供开发。由此可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者的南湖在大湾区建设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