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生态锦江”形象正全面展现

白鹭湾湿地内白鹭纷飞

白鹭湾湿地内白鹭纷飞

锦江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锦江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城东锦江区三圣街道,是周末户外休闲、踏青、赏花、亲水的好去处。

  周末,喜欢休闲的成都市民又涌向了这片绿意盎然的乐土。

  跟随着人群,记者也从3号门进入到白鹭湾,虽然其他区域因为提升品质形象还在打围,但仍可看到湿地内白鹭纷飞、芦苇飘荡。穿行于木栈道中,享受着自然生态湿地的气息,让人身心放松。

  白鹭湾湿地位于锦江环城生态区内,一期占地就高达3260亩,其中规划水域面积近1000亩。满眼望去,尽是花、木、林、湖、水、草的世界。

  作为锦江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生动实践,白鹭湾湿地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作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已成为锦江区、成都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据锦江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对白鹭湾进行升级打造,推进白鹭湾湿地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扩大城市生态容量。

  今年三圣街道又新增一处特色景点——锦城绿道上的江家艺苑。在这里,漫步在阳光洒照的绿地上,绿道花树、时令花卉遍布周围,各种休闲、农业体验设施等待你的体验……目前江家艺苑景区打造已经完毕!

  记者日前提前打探,漫步园区内的芳华谷,大片灿烂繁盛的花海令人赏心悦目。“为了让市民时时有花看、四季嗅花香,我们根据季节种植不同花卉,春有天竺葵、金鸡菊;夏赏鸡冠花、鼠尾草;秋季领略醉蝶花、波斯菊、百日草、高杆多头向日葵的美丽;冬季看切花甘蓝摇曳生姿。”锦江区统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家艺苑能够吸引人不仅是花海,高大挺拔的行道树也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公园里6米宽、红色的一级绿道和3米宽、浅黄色的二级绿道蜿蜒穿梭于整个园区,点缀在其中波光粼粼的湖区也是让人心旷神怡。

  大力提升区域生态资源价值,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锦江”形象正全面展现——来自锦江区环保局的最新消息,截至2018年12月22日,2018年锦江区已累计收获优良天数248天,超过前年全年优良天数11天,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优良天数年度目标,还创下了2013年以来最好纪录。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时间回溯到2016年,锦江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成为中西部大中城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主城区。如今在成都市每个乡镇(街道)都设有环保科,这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做法始于锦江区。锦江区率先在全市探索基层环保机构设立工作,在16个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科增挂环保所牌子,制定制度,安排工作人员。之后按全市统一要求将环保所调整为环境保护科,逐步实现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这一制度如今在全市全面实行,全市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科学谋划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方向,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动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顺利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推进锦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锦江区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做进一步探索,加强城市生态治理,保护好环境。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并下大力气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锦江区正在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总体部署下,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打响“三大攻坚战”,助力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成都经验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去年7月,全国首条主题绿道——成都三环路熊猫绿道全线贯通开放。102公里的熊猫绿道以熊猫文化为特色,形成5.1平方公里成都最长的环状“城市公园”,配套19个景观节点小游园、257处服务站,“颜值与内涵”兼具。

  “熊猫绿道极大地改善了片区的宜居品质,我们都喜欢在这里散步、活动。”在熊猫绿道上散步的市民说。熊猫绿道是成都天府绿道首条建成的主干绿道。放眼长远,总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将覆盖成都全域,串联起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让整座城市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

  这仅是成都天府绿道建设中的“一环”——2017年5月,成都启动天府绿道规划建设,称为“世界最长绿道”的天府绿道,不仅将建成连片的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还将城市的河流、公园、社区、文化中心等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生命力蓬勃的城市绿色大网络。从启动至今,成都已建成天府绿道1327公里,这些绿道打通城市生态动脉,为成都高品质休闲生活方式提供应用场景。按照成都天府绿道规划方案,未来,成都将打造覆盖成都全域的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到2025年,初步建成1920公里区域主干绿道体系,2040年全市市域绿道体系全面成网,届时将有上万公里绿道建成,真正实现“绿满蓉城”。绿道同样在创造生活消费场景,成为一条不“长”厂房的绿色经济带。在世界500强企业密集落户的天府新区,公园美景与科研创新和谐共生。水清岸绿、鱼群游弋,隔着办公室的玻璃窗将这样的美景尽收眼底;下班之后,到附近的智慧绿道散步休闲……立足于打造一个“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全域公园,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挂牌。“公园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园+城市’,是公共、生活、生态、生产四大基本属性叠加的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公园城市研究院智囊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表示。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锤接着一锤敲,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记者手记

  从世界最长绿道体系的打造,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从刷爆屏的成都蓝,到疯传朋友圈的雪山情……一幅幅美景,承载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彰显着成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从“三治一增”的强力举措,到越来越多看得见雪山的阳台;从文化、旅游、赛事名城到会展、美食、音乐之都的打造……成都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路上,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生态、宜居、人文、产业价值,显现出久久为功的谋划和韧劲,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成都将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征程上全速前进。

  本报记者 陈方耀 摄影 胡大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