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陆家嘴论坛聚焦经济抗“疫”的中国方案

  (经济观察)陆家嘴论坛聚焦经济抗“疫”的中国方案

  中新社上海6月18日电 (樊中华)“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在6月1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如是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下行加速的背景下,此届陆家嘴论坛不可避免地直面全球金融抗“疫”以及疫情带来的全球化危机问题。

  “为助力经济加快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指出。

  易会满认为,面对此次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得到了两点启示:一是深化国际合作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方案”;二是专业高效的政策协同是阻止危机扩散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疫情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始终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适度灵活。

  易纲介绍,主要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问题;在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有效的货币信贷增长。

  易纲同时提醒,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融,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易会满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加快恢复发展,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一是由于坚定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坚持科学监管,在充分尊重规律基础之上,体现监管的弹性和温度;三是强化各方合作,着力提升金融的治理效能。

  “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易会满表示,疫情之下,国际分工的内在逻辑和市场规律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球化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全球化发展中去解决。

  易会满表示,面对困境,金融业必须主动积极作为,一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助力更高水平开放的使命,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沪港通机制,扩大沪深股通投资范围和标的;进一步完善沪伦通业务,拓宽ETF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二是资本市场要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通的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连续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再连接、再优化、再巩固。”

  郭树清表示,当今世界经济已高度一体化,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国际社会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减少不利影响。

  郭树清提醒,一是大型经济体应当主动考虑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自觉平衡好内外部影响;二是财政金融刺激措施使用应三思而行,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上海优化多渠道开放布局,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繁荣发展;继续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机构落户,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继续支持上海率先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