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童小军:防性侵教育始于孩子出生,警惕儿童性剥削

凤凰网公益讯 近年来,儿童性侵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18年3月2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与凤凰网公益联合主办的2018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儿童保护问题,呼吁促进儿童防性侵机制建设,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童小军:防性侵教育始于孩子出生,警惕儿童性剥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童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童小军参与了“女童保护”两会座谈会的议题讨论,同时接受了凤凰网公益频道的独家专访。她认为防性侵教育始于孩子出生,应该警惕儿童性剥削。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公益:您去年也参加了座谈会,您认为我国的儿童防性侵教育是不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又存在哪些亟需攻破的难点?   

童小军:往好的方向发展是肯定的,比如说女童保护,其实在全国防性侵教育,它覆盖的年龄层,以及地区,从成立到现在都是扩展很迅速,所以从这点能看出来是在不断进步的。另外,我也知道在全国有不同的组织,甚至包括地方政府都尝试在学校里性教育,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方向上来讲的确是越来越好。

我们的试点也反映出它的难点,防性侵教育其实是从儿童出生一直到18岁成年,都应该进行的事情,但是到目前为止,可能都是断断续续,也就是说我们试点也都是试点一定的年龄段。另外整个教育由不同组织、不同主体来进行,所以内容的连贯性,以及整体根据儿童发展特点来提供符合她们年龄的,又有综合、连续的性教育方面,挺难实施的。如果要从国家角度来突破,一方面,这个社会,尤其像“女童保护”这样有专业精神,然后又认真投入的社会组织,我觉得国家应该是鼓励越多越好。而且做的事情不论是针对家长,针对儿童,针对教师,以及公众,我觉得这种普及性的教育应该是怎么做都不为过的。但是最需要做的,而且最值得去突破的,就是如何在我们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托底的,而且是一个连续的,科学的,从出生一直到18岁的性教育体系,我觉得这可能是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值得去做的方面。

凤凰网公益:您觉得预防儿童性侵,我们还有哪些事情要做?对儿童防性侵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有哪些好的建议?

童小军:就防性侵教育来说,可能也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更多去探讨的,就是对不同类型性侵的形式,我们在讲防性侵的时候需要让孩子们了解,尤其是现在出现的,比如说性剥削,性剥削下面有相当一部分,因为从定义上来讲是被强迫的、不情愿的,但是从表现形式,以及过程来讲,其实施害人,也就是我们讲的犯罪人,实际上是会采用很温和的方式,也就是诱骗孩子、引诱孩子,所以孩子们在做这样事情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感觉,根本就不知道。另外,从性剥削的角度,和我们常规意义上讲的性侵,更多是涉及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可能性都挺高的,不像我们一般来说,女性多一些,男性少一点。但是在性剥削这个角度来说,尤其是网络上,其实男孩子和女孩子风险是差不多的,而且形式更难发现。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讲的强迫性,通常是伴随其他的虐待,比如说拐卖儿童,拐卖的过程中通常也都是伴随性侵行为。

凤凰网公益:您觉得像比较隐藏的,或者不会被大家普遍认识到的这些性侵害行为,我们怎么去预防?从孩子角度怎么去预防?

童小军:这个角度实际上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有这种形式的存在,另外就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因为这种事情容易发生,这些坏蛋们去引诱的时候,他也是有选择的,他并不是说什么人都去选,那些家庭关系不太好的孩子,可能受到的关注比较少,甚至是家庭里,比如说妈妈,或者家庭其他成员有过类似经历的。还有就是,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一般的朋友圈比较小,比较孤独的这种孩子,应该对这样的孩子更加重视。如果有大人,或者是陌生人特别友好的、友善的,莫名其妙对这类孩子好的话,恐怕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就是上网,因为这种形式更多的是发生在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