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王立非 :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观点|| 王立非 :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2019-01-16 21:44 来源:翻译教学与研究 英语 /专业 /历史

原标题:观点|| 王立非 :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学者简介

王立非,南京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大学等访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商务话语、语言服务等。现兼任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ESP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王立非 :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热议英语专业是否是“对得起良心”的专业,质疑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终于有人关心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我们更加冷静和深入的思考英语专业的本质和未来,真理越辩越明,我谈几个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文责自负。

王立非 :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第一,英语专业教育的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所有中国人的外语都是外语老师教出来的,而几乎所有的外语老师,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外语老师,都是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各行各业今天的发展和外语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外语专业教育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六十岁以下的外语学者和外语老师都是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我们都是外语专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不能因为国家让我们有机会读了英语专业,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就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曾经培养了我们的英语专业。请问,如果英语专业“对不起良心“,”一个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又如何能培养出”对得起良心“的人?国家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外语,更需要英语,英语专业教育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和后人评说。情绪化和过头话并不是客观和理性的,冷静的思考,切合实际的行动,才是正确的选择,也请记者和媒体做“对得起良心”的人和事。

第二,英语专业强调人文教育,更应该强调专业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被误导进入了一个伪命题的争论,我们太纠结和迷失于英语专业是人文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的争论之中。请问中国目前有哪个大学专业不强调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有哪个专业不重视专业教育?放眼望去没有。我们一直强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人文通识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以至于将我们英语专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自我弱化了。带来的后果是,其他学科的专家和社会都认为,英语专业不是一个专业,因为不读英语专业,也可以得到通识教育。中国的所有大学专业在强调学科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都把人文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部分,都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英语专业一直在争论“人文性”和“工具性”,要么强调人文通识教育,要么强调语言技能学习,在外界看来,新东方培训机构也能训练英语技能,理工农医经管法等专业都强调人文通识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专业就是一个完全可替代的专业。

我认为,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本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和互补的。英语专业也不例外。关键是英语专业的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不是做到了“顶天“和“立地”。英语专业的人文教育过窄,过于“英美中心主义”导向,把人文教育简单等同于英美文化教育,似乎了解了英美文化,了解了西方,就有了人文素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文学作为专业教育和作为通识教育,两者差别很大,我们将二者混为一谈,中国改革开放需要文学专业人才,需要象北大那样真正办英语专业文学教育,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外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从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人类学、哲学等多学科研究文学。

“顶天”,就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人文通识教育,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人文精神的教育,胸怀天下,为国家的崛起和富强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悠久的人类文明、先进的中外科技和文化、历史、哲学、法律、经济、艺术等,而不仅仅是英美文学文化。此外,我提倡在大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应该开展“专业小通识教育”,就是要明确英语专业教育需要哪些通识,作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如商务英语专业就规定专业通识教育必须开设人文、商务、法学三类通识课程,包括中西方文明史、中西经济思想史、东西方管理哲学、世界经济概览、中国经贸史纲、国际关系概论、国际法入门、国别经济环境通论等。

“立地”就是让学生掌握用外语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本领和本事。其实,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毛主席说过,要学好一门外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下苦功夫不可。进入学科专业领域,能用英语从事专业研究和业务工作就是本领。中国通外语、懂专业的涉外法律人才奇缺,能用外语跨国诉讼、反垄断和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官和律师全国不足2千人,更不用说用外语参与航空航天、新材料、能源化工、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的国际竞争和科技合作,胜任国际组织岗位。我们不应该止步于学会英语技能,而应该以英语为基础和优势,学习专业知识。长期以来,我们太拘泥于听说读写英语技能和语言本体的学习,按照培养英语老师的理念、标准和要求来培养学生,对发音和语法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错误。而当全球化加速和开放的中国拥抱“一带一路”时,我们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到师资队伍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学生听不懂印度英语、俄罗斯英语、阿拉伯英语、日本英语,因为我们的老师也听不懂,听力课也没有。全球通用英语(globish)和学科专业知识已摆在我们面前,你理还是不理,它就在那里;你懂还是不懂,它就在那里,我们必须面对。师范英语和翻译干部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岗位时,英语毕业生的本领显得十分单一和单薄,就连MTI这样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毕业生,85%的学生去了英语培训机构,因为,他们除了能教英语技能,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不敢去,也干不了。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比其他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外语专业人才。我们是继续保持专业传统的“纯洁性”,还是调整到围绕开放经济发展和文化对外传播上来,这是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纵观高校的其他非外语类专业,他们早已开始重视跨学科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习英语,有的专业还要求学习二门外语。这些专业都在拼命跨学科,大学英语教育为其他专业跨学科学习做出巨大贡献,而培养英语老师的英语专业变得岌岌可危,被诟病为“对不起良心”。值得深思。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国英语专业教育。

我们应该牢记习主席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指示,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这个大方向。我们办外语专业,必须是面向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培养中国人才,绝不是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大学,按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外文专业办中国的外语专业。英美国家人口少,他们办语言学或文学专业,主要是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办英语专业的初衷和初心,时刻牢记国家办英语专业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办什么样的一流英语专业?一流英语专业怎么办?英语人才从哪里来?毕业后要到哪里去?没有英语专业行不行?在规模上,不可能像英美国家那样少而精。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英语专业点一千个。有专家认为已经太多了,但实际上,从招生的人数和专业点来看,跟社会经济发展总量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开放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25万外向型人才,英语专业每年毕业20万人左右,所以我认为,专业点并不是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我们需要的人才总量规模相当大,我们要弄清楚社会需求,把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英语专业和其他任何专业一样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很正常,也是必然的,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语专业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完全不必大惊小怪。英语专业究竟应该办多大规模不是教育部门说了算,也不是学校领导说了算,是市场需求和规律决定的。英语有需求,各校都有权利办。出现问题怪行政主管部门,怪英语专业本身,都是不妥的。实际上,从就业率统计看,英语专业毕业生不是就业最差的,而且还进入了全国前十强。在这个意义上说,英语专业没有大问题,至于英语专业是否应该以学外国文学为主,还是可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增加新的专业方向,这是局部调整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问题。

英语专业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革转型。2006年,开办商务英语专业,2007年开办了翻译专业,这两个新专业都是从英语专业发展而来的,更加突出了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是英语专业充满活力和自信的表现,为英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试点。下一步应该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律英语人才培养、ESP应用人才培养、国别与区域人才培养、文化外译人才培养、语言智能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

外语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对外话语权的载体,外语是国家资本,、更是国之重器,外语人担负着历史重任,需要不负众望,砥砺前行。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高等外语教育,与外语同道同行共勉。

写于2018年31日岁末

作者: 对外经贸大学王立非教授

王立非. 2018. 12. 31. 英语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再出发百家论坛第十九讲. [EB/OL]. CEAPA官微ea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