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教育机器人:实践AI+教育的新载体

  机器人作为实践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教育的多领域中。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教育机器人不仅有主攻学龄前儿童的产品,也有贯穿K12学段、面向学校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机器人,还有面向学生个人以提升编程能力为主的多款机器人。同时,在职教领域,也出现了赋能院校人才培养的智能制造机器人。在机器人教育产品火热的同时,也有从业人士表示,在政策红利下,教育机器人to B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to C端由于非刚需属性,家长和学生用户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低龄化产品主题多样

  随着人工智能被写入国策,AI、编程教育开始逐渐走入课堂和家庭,并不断向低龄延伸。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AI技术公司、机器人公司等纷纷涌入这一市场,推动教育机器人不断走高。

  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了一款名为“小勇”的安全教育机器人。针对0岁起的婴幼儿及低龄儿童,小勇设有居家安全、运动&游戏、外出安全、身体&饮食、灾害&自救和心理&性教育等六大安全场景,通过竞技游戏、安全故事和百科知识等内容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根据是否具有学科知识功能,售价从899元到3980元不等。

  “现在儿童的意外伤亡率在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死于意外伤害的14岁以下儿童将近100万人,而中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伤亡率是韩国的1.5倍,美国的2.5倍”,厂商勇艺达公司工作人员讲道,“我们独家研发了安全教育主题机器人所需的有关资源,目前主要对C端”。现在市场上泛早教机器人有不少,做这个是很“烧钱”的,所以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厂商康力优蓝的展区,有不少小朋友围着一个“hellokitty机器人”。据悉,该机器人是面向C端4-10岁孩子的陪伴型机器人。康力优蓝战略项目二部负责人黄文表示,hellokitty机器人除了搭载基础编程教育资源外,还可以拆卸,可以用英语跟孩子对话,并模拟记录爸爸妈妈的声音,通过App跟孩子进行交互,售价1498元。

  此外,优必选科技的悟空机器人面向C端主打全龄式陪伴。作为一款有生命感的人形机器人,拥有丰富的表情,并具备舞蹈运动、人脸识别、绘本识别、视频监控等功能。

  北京景山学校前信息技术老师沙有威谈到,泛早教类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有待突破,很多小公司还依赖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的AI语音方案,不具备生产运营内容的能力,有同质化问题,还需打磨内容生态。

  机器人重塑教育形态

  在K12阶段,教育机器人主要分为to B和to C两大类。据黄文介绍,康力优蓝B端主要为中小学和教育职能单位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智能模块化教育机器人。

  “从发展趋势来说,我们认为,机器人未来可能会替代学校某些基本工种,包括拥有在线教育助教的新身份,教育机器人将会重构教育形态,”黄文补充道。

  同样的,优必选科技也提供面向K12学校及大学提供更加完备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了教学用具、课程体系、AI实验室设计、师资培训与认证和活动竞赛,已落地国内上百所中小学。据优必选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面向高中和大学生开发的一款开源人形机器人教学平台Yanshee,该机器人内置800万像素摄像头、陀螺仪及多种通信模块,配套多种开源传感器包,提供专业开源学习软件,支持BLockly、Python、Java、C/C++等多种编程语言学习及多种AI应用的学习和开发。

  在to C端,优必选科技的Jimu Robot教育机器人展台前也围了不少青少年。据了解,该机器人是针对小学及以上学段的入门级编程机器人,孩子可以充分锻炼动手能力搭建出多种造型,同时通过编程让其实现不同功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非刚需属性,其实C端用户的意识是有待提高的。编程机器人价位不低,市场上鱼龙混杂,培育市场和用户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此外,对于B端,由于政策利好,整体推广态势是向上的。但校方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

  智能制造机器人赋能职业院校

  教育机器人除了在学龄前和K12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北京商报记者在会场还看到,为高职等职业院校赋能的智能制造机器人也做了展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理念落后、能力不足、教材陈旧和课程滞后等问题。院校的产教融合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该与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深度结合,掀起一轮学科革命。

  厂商德信合力副总经理姜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职教很大的缺口是工匠型产业工人,这将阻碍我国智能强国的发展。而此类人才不是院校闭门教学就能教出来的,必须与产业高度结合。所以把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做得比较优秀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机制引进来,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实训(机器人)设备、教师人才培养、专业改造及教材编写、考评标准等。

  姜海还谈道,以前的产教融合企业端没积极性,但学校热情度较高。现在国家顶层设计上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上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使用提升了人才培养效率,创新培养方式,企业和院校间的人才互通,能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专业人才,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