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蒋志平)相距千里,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同大城市的孩子一起上名师课;数十名学生谁掌握了知识点谁没掌握,通过大数据老师课堂上便能知晓,布置作业也有了个性化差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这样的智慧教学场景在长沙多所学校上演。如何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更深入融合,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今日,由湖南省教育厅指导,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举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中国教科院副院长马涛与1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长沙,共话“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什么是新时代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雷朝滋作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的主旨演讲。他介绍,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99.5%学校实现网络接入(含教学点的中小学网络接入率达97.9%),95.2%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5.9%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当前,我国已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融合’和‘创新’成为关键词,要推动专用资源向大资源、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三大转变。”雷朝滋介绍,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发生显著改变,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协作沟通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新时代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是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生会有一个数字画像,教师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
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师大教授吴砥在《推进智能教育:重点方向与问题分析》主题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分为弱、强、超三个阶段,目前大部分应用都集中在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没有突破,离教育中的实用化距离更远。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和家长在手机上就能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隐私问题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吴砥认为,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伦理风险、安全风险、数据欺诈、数字鸿沟。“所谓数字鸿沟,就是人工智能如果处理不当,教育质量好的地方越来越好,差的地方越来越差。”他提出从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四个层面来应对,即加强行业安全立法,有效避免教育大数据被非法滥用和网络侵犯的风险;出台人工智能教育伦理规范,以保障师生的人身健康和数据安全不受侵犯;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的制度规定,为其发展管理提供机制保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标准,让产业、技术与教育良性发展。
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王卓在作《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主题报告时说,未来的教育,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数字画像,教育将进入因材施教时代;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将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未来学校中,人工智能可以让老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创新中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学习辅导,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与学两者更紧密结合,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环境。”王卓说,智能技术将变革未来学校形态,虚拟学校与实体学校无缝融合,处处可学随时可学。
湖南将推进5G条件下的“互联网+教育”基础环境创新升级
现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陈云龙,深圳市教科院院长、研究员叶文梓,华东师大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朱益明,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江清,阿里巴巴集团钉钉未来教育实验室首席专家施建国分别作专题报告。
据了解,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名单,长沙市成功上榜。作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今年湖南省教育厅瞄准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全省学校联网攻坚行动”,致力打通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截至10月底,全省2844个未联网教学点全部通网,9495所农村学校网络带宽均提升到100M以上,真正实现了村小、教学点“一个都不能少”“一起迈向教育信息化2.0”。2020年,湖南将推进5G条件下的“互联网+教育”基础环境创新升级,强化与移动、电信、联通、华为等企业合作,推动5G时代教育应用走在前沿、跨越发展;发挥人工智能教育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借力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