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德州市民营经济是在“四坊”、“五匠”和一些手工业的基础上,随着我国农业合作社运动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三大发展阶段,有着六十多年的辉煌历史。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26万户,从业人员90万人,注册资金17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3384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3324户,占全市的98.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市GDP的83%;实现营业收入11000亿元;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速既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值,稳居全省首位。到目前,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额已占全市国民经济的90%以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

  德州市民营经济60多年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诠释了它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源

  民营经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经营自主、机制灵活、配置资源效率高,能有效地克服不负责任、效率低下的弊端,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从德州的实践看,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比其他经济成份高出20多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投入占新增投入的比重在大多年份里都超过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大都表现活力十足,而像供水、供电、供气等民营经济没有涉足的领域,则显得活力不够,生存往往靠提高产品价格、向消费者转嫁负担,或靠政府补贴来维持。

  民营经济是引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由于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决策系统简洁、追求利润的目的性更强,因而它的生产要素流动性也更强,哪里市场前景好、投入回报率高,它就向哪个产业、行业流动,而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产业、行业都代表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从1997年至今的6年间,德州由于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排序随之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两次质的飞跃。同时,特色产业的成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都是民营经济引领的结果。目前,全市十大特色产业中,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的都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都占到全市的8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几乎全是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加快市场化进程的主动力

  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其成份的多少、实力的强弱,能直观地标志出这个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进而推动市场体系的完善。这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德州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规章逐步得到规范,一些不合时宜的措施像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等再也没有存在空间,而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不断健全完善,商品、人才、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日益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市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95%以上。

  民营经济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

  民营经济在竞争性领域里的出色表现,使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压力,这在客观上逼迫国有企业不得不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按照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改革要求,民营企业积极进入国企退出领域,并采取购买、兼并、承包、租赁、参股、入股等形式,向国有企业渗透。这段时期,德州有5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被民营企业兼并、买断租赁或控股,有效盘活了44亿元的国有资产。

  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使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持续、快速、超常发展的民营经济为安置下岗职工、吸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2000年至今,德州城镇新增就业的75%、农村剩余劳力的90%被民营经济吸纳,有近80%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事业单位实现就业。

  发展民营经济是致富群众、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由之路。民营经济是一种民资、民有、民管的民本经济,它置根于群众,是群众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来源。过去,德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基本上都来源于国有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之初虽有过一段高速增长期,但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国有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和农民土地收益减少,一度出现停滞和徘徊。这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又实现了大幅度攀升,到2002年,农民收入新增部分的70%、城镇居民新增收入的40%都来源于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对繁荣社会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业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2000年以来,德州旧城改造的85%都是由民营企业开发的,投资12亿元的国科国际高尔夫球场、2.4亿元的东方寓乐园和4000万元的“希森欢乐岛”等项目都是由民资开发完成的。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民办学校285所、培训机构134所,在校生达到4万多人。大禹学院、华宇学院、皇明大学、跃华中学、双语学校等发展迅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知名度逐年提高。民办医疗机构发展到2000家,从业人员11000人,形成了与国有医院互为补充的、方便群众的医疗体系。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50家,去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3.3亿元,利税2.8亿元。富裕起来的民营业户,致富不忘国家,积极回报社会,近五年来共资助下岗职工、贫困学生12万人,捐献各类物资、资金达7300万元。

  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建立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简洁政府、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2000年以来,为适应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德州各级政府普遍实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取消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900多项。按照确定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组织各部门单位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规范了审批对象、审批条件、审查材料、审批时限等审批要素和申请、受理、进程查询等办理流程,提升了行政审批规范化水平。到2016年上半年,市政务服务中心70%的事项实现了“一审一核”,30%的事项做到了当场办结,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也在逐步淡化,“在官场上混不如到市场上闯、吃大锅饭不如自己干、种十亩园不如开一家店”等新思想、新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1992年至今,德州先后三次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广大干部一次比一次积极,走出去的一次比一次多,回来的一次比一次少。因此,带动了全市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通讯员:王洪君  郭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