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报道(文/梁辉)当国内雪花飞舞、年味渐浓时,远在南半球、靠近赤道的东帝汶苏艾工地上烈日当头,酷热逼人。
“今年是在东帝汶工地上过的第三个春节了,”刘冬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中铁的一名员工,刘冬在参加工作的13年里有一半时间是在海外。“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双胞胎儿女与妻子。跟他们视频,是一天中最开心的事。”刘冬说。现在,刘冬是东帝汶苏艾高速公路项目二分部工程部部长,在东帝汶南部小城苏艾,他一呆就是3年。这个春节,他继续与同事们忙碌于工地,为项目今年顺利竣工埋头苦干。
濒临帝汶海、面朝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苏艾,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这里的居民多从事繁重而低效的农业,吃饭基本靠天,房屋多为草棚或简单建材搭建。但随着中国建设者的到来以及项目的推进,苏艾正经历着历史性变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活跃。
工人在东帝汶苏艾高速公路项目工地上工作(杜宇 摄)
故事一:“小黄帽”与好运气
一个项目改变一座城市。
在人口不足一万的苏艾,承建项目的中铁国际中海外——中铁一局东帝汶联营体公司,在施工高峰期间,雇用的当地工人高达1302人,可以说,当地几乎每一个家庭都能直接或间接受益于该项目。
项目部工程师刘成峰告诉记者,相比一年多前,现在街上的小超市、摩托车明显多了,以前不常见的砖瓦结构房屋也新建了不少,“项目投资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