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姜伯静:对滴滴顺风车的三个困惑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姜伯静

  公平地讲,顺风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行方式,只是曾经被过度社交化带偏了方向。而今,滴滴顺风车业务回归,面对的不仅仅是用户的观望,还有对手的虎视眈眈。

姜伯静:对滴滴顺风车的三个困惑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王国维《蝶恋花》中的这几句词,不知道能否代表滴滴顺风车重新归来后的复杂心情。

  11月6日午间,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写道:“怀着敬畏之心重新出发,我们希望顺风车承担为社会大众出行创造价值的责任,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经济、友善、环保的出行方式。并决定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北京、南通等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滴滴顺风车,就要回来了!

  虽然将“敬畏”二字放在最前面,但这种归来,却不免让人百味杂陈。每一位听说滴滴顺风车回来消息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对即将归来的滴滴顺风车,有三个问题,想必不少人也有这个疑问。

  首先,第一个困惑:“保护女性”的措施是矫枉过正,无计可施,还是为推卸责任做准备?

  这个问题,是最被关注的。虽然柳青对这个问题有所回复,但实质意义不大。

  即将归来的滴滴顺风车,会改头换面,再也不是昔日的滴滴顺风车了。而最明显的,就是对女性乘客乘车时间段的规定。

  在《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中,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细节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试运营期间,我们将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将女性乘客乘车的时间“局限”在“5:00-20:00”之间,其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保护女性乘客。

  但是这种保护,是矫枉过正,还是无计可施?这里,我不想说“女权”这个概念。

  如果是一刀切式的将女性乘客排除在夜间乘车时间段内,那很显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而如果是在没有找到最佳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只能如此,或者说对目前的措施并无十足的信心把握,那这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甚至就是很明显的无计可施了。而这样的话,这个滴滴顺风车就是不完整的顺风车业务。

  那么,这种回归,意义是否就大打折扣了呢?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有女性乘客在规定时间段外乘坐滴滴顺风车,那出了事故的话,滴滴是否就以乘客不遵守运营规则为由可以推卸责任呢?

  第二个困惑:滴滴顺风车的安全措施实际作用有多大?

  安全,是滴滴顺风车迟迟不能回归市场的最大难题。既然选择回归,那就追求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结果,就应该基本上解决掉那些安全隐患。

  的确,去除“社交因素”这种“断臂”式的作法值得表扬。

  但是,除去《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方案》对女性乘客乘车时间段的规定,我对里面的几点安全措施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信息审核方面,门槛显然提高了不少,却也不无缺憾。

  “引入失信人筛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合作方式”,无疑将发挥重大作用。但是,我认为这种信息审核还有一定的欠缺。“携手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综合背景审查”,这肯定能防止部分有“案底”的人进入顺风车业务;不过,对于那些具有潜在隐患的人群并无太大作用,毕竟“防患于未然”才是主要的目的。“车主准入增加信用门槛”,应该是对信用不佳人群的“绝缘”,但也是一种“一刀切”,想要借助顺风车改善生活甚至“东山再起”的人怕是没有了希望;同时,“信用门槛”对优质顺风车主的筛选,金融方面的意义更大,安全的意义反而处于次要地位了。

  而与某些“一刀切”相比,“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这项举措又显得过于宽松。我认为“信用值”、“印象分”应该是最为严厉的一项措施,为什么不采取发生一次骚扰投诉就采取强制退出一段时间的机制呢?这,对于乘客和司机都是一种保护。

  当然,目前只是试验,一切都还有完善的时间。

  第三个困惑:滴滴顺风车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经济、友善、环保的出行方式”,这是滴滴顺风车回归的官方说法。

  而实质上,远非如此。

  滴滴顺风车在2018年被下线,而在此之前,滴滴顺风车对滴滴出行的意义非常之大。失去滴滴顺风车业务的时间里,滴滴不仅仅是远离了社交梦,而且还失去了庞大的收入和利润。

  2016年的年中,正是滴滴顺风车业务上线一年且飞速发展的阶段,当时有这样一个数据:“自2015年6月1日业务上线至2016年5月31日的一年时间里,滴滴顺风车平台共运送2亿人次出行,总行驶里程达到29.96亿公里,使用乘客数突破3000万人,覆盖城市已经达到343个。”并且,它的使用人群颇具诱惑力:“滴滴顺风车使用人群多为年轻的职场白领人群。车主排名前五的职业分别为服务业、汽车机械、房地产建筑、互联网软件、金融类,乘客大多数从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互联网软件、金融类、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工作。”

  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曾经在最具有消费活力的人群中流行。失去了这个业务,就意味着滴滴失去了巨大的潜在财富。

  而在滴滴顺风车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有数个对手进入这个行业。可以这样说,滴滴顺风车这个时候回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回来就会失去这个市场。如果未来滴滴上市,有没有顺风车业务的区别将很大。

  我想,这才是滴滴顺风车业务回归的真正目的吧?

  以上这三个困惑,应该是不少人的困惑。

  公平地讲,顺风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行方式,只是曾经被过度社交化带偏了方向。而今,滴滴顺风车业务回归,面对的不仅仅是用户的观望,还有对手的虎视眈眈。我们希望滴滴顺风车越来越好,但更希望滴滴能让用户更加放心。最后,祝滴滴顺风车“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