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春色满园诗满城——鹰潭“微诗热”现象解读

4月19日,“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走进鹰潭,这是该活动首次走进江西。活动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向鹰潭授予“中国微诗城”牌匾,鹰潭微诗正式“加冕”,鹰潭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微诗城”。此次活动不仅把鹰潭微诗创作推向了一个高潮,同时也是对鹰潭微诗创作的极大肯定和褒奖。

鹰潭“微诗热”现象为何引起国内文坛高度关注?鹰潭微诗一路走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微诗热”现象为鹰潭带来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呢喃信江畔 诗香溢鹰城

“一缕 怀念的飘零/越来越浓的味道/熏得我 泪淌满面(夏维纪《炊烟》)”

“直挺挺 齐刷刷/相遇滚烫的力量/软了整个身心(酒使一生《面条》)”

“桃花扑哧一笑/慌乱的风/打翻 颜料桶(如意萍儿《春》)”

……

龙虎山下,信江河畔,低吟浅唱中,诗香便溢满了鹰城。

微诗,又名微型诗,属现代诗,是除诗题外3行以内的小诗。但就是这样一般不超过30个字的小诗,却在鹰潭掀起了滚滚“热浪”。

张火炎(网名“火火”)、艾建新(网名“酒使一生”)这两名鹰潭的诗迷,点燃了鹰潭微诗创作的“引线”。2015年10月的一天,他们在一起创建了信江韵微诗群,后改为“信江韵微诗社”,这是一个以鹰潭诗人与诗歌作者为主体的微诗创作团队。随后,国内首个微诗协会——鹰潭市微诗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成立后,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当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其中既有公务员、教师,也有企业家、学生、农民、商人。如今,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800余人,培养微诗爱好者数千人,累计创作微诗作品3万多首,制作微信公众平台微诗刊500多期,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前不久,国内第一部微诗佳作专集——《信江微诗韵》成功举行首发式,这本书精选了鹰潭100名诗人的3000首微诗及30篇诗评作品,是鹰潭微诗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

不到两年的时间,微诗迅速走进了鹰潭的机关、社区、企业、学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今已是春色满园,繁花似锦。龙虎山上清中心小学教师谭秀琴尝试把微诗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成立了“上清小学嫩芽微诗社”。经过一年的微诗进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很大提高。

纸上繁花盛 此中有真意

鹰潭“微诗热”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现象,有多方面原因。探究其原因,对我省乃至我国当前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阅读时间更趋碎片化、零散化,但人们对诗意的渴望却并未减弱。于是,以“短小微”为特点的微诗受到读者的青睐。正如诗歌评论家、文学博士谭五昌所说,“微诗的出现非常符合大众快捷性的阅读需求。”

新媒体为“微诗”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沃土。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说:“鹰潭微诗创作群体,正是借助了新媒体的力量,才迅速走出了地域的局限,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信江韵微诗社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也在不断扩大其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

微诗创作的组织者采取的一系列颇有针对性的做法,也为微诗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信江韵微诗社通过举办专场微诗朗诵、专题诗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诗友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诗社对出题、收稿、展示、点评、诵读等环节分工明确,确保了微诗创作的持续性。诗社经常采取同题创作方式,组织会员及诗歌爱好者参与写诗。制题者对主题的确定非常考究,或关切社会现实,或关注传统文化,或颂扬地方风采,或感悟天地自然……江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江子表示,“这些精心设置的题,将整个鹰潭微诗创作引导到了一个健康、高格、积极的良性发展轨道上。”另外,诗社不断加强与外界诗友之间的联系沟通,与中国唯美微诗原创联盟等诗歌创作队伍多有接触,在不断的交流切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鹰潭微诗创作群体的崛起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当地宣传部门、文联、作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以各类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微诗推到前台,极大提升了微诗在当地的影响力,激发了创作者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对于鹰潭这种势头强劲、高潮迭起的微诗创作现象,谭五昌认为,“不仅构成了近一两年江西诗坛乃至国内诗坛的炫目亮点,更值得我们进行诗学层面的总结、探讨与研究。”

(责编:罗娜、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