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封面评论|“杀熟”的锅,还轮不到“大数据”来背

封面评论|“杀熟”的锅,还轮不到“大数据”来背

□ 李晓亮

“杀熟”,应该都知道。字面理解,就是专对熟人下手的宰客行为。当然,也可泛指一切以亲疏远近、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行不良甚至不法获利牟利的行为。比如,拉下线拼人头的传销,早期特别前网络时代一大特点,就是“杀熟”。

大街随便找个不认识的,想拉入伙诱加盟请进瓮,任你巧舌如簧,饼画得再圆,那种生人交往的天然警惕,仍会是极大障碍。不是说一定无人上当,可仅先期取得信任各种时间、精力投入,就成本极高,性价比颇低。怎么也比不上已撤下心理防火墙的“同乡、同学、同室、同宗、同事”这“五同”更好上手吧?

当然,这是推人进火坑,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丧尽天良,除经济诈骗性质,特别是有些伴有非法拘禁、甚至人身伤害等暴力犯罪的,更是妥妥的触犯刑律。所以,一般这种严重犯罪,超出常用“杀熟”范畴。

坊间俚语中“杀熟”,更多是特指危害度较低的诸如菜市场交易中的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或者今儿鱼不新鲜,或者菜少二两,被亏被坑,多数时候不过块儿八毛,断然不会涉及身家性命。即便点破,在相熟小贩那嘴比蜜甜、满脸堆笑的过分殷勤中,你也很容易就抛在脑后,下次再被宰。

这才是小生意小买卖的“杀熟”,千百年来在民间生存的套路和智慧。和真正黑心无良,一视同仁,童叟无欺,一刀剁下就再无回头客的黑店比,“杀熟”能网开一面,不竭泽而渔,薄利多“杀”,点到为止,下回继续,这只是一种经营策略。

在旧时乡土熟人社会,在商业也无如今网络时代这么繁盛发达的情势下,人情无价,消费维权成本高,为二两肉撕破脸也不值当。何况“处处如此,家家一样”只要宰得不频繁不过分,忍忍也就过了。

现如今,哪怕是小到一个菜市市场秩序,前有监管后有消协,还有放心秤,监督和维权不可谓不完备,违规成本高,犯不着为宰人二两,而吃罚单。这不是说现在菜贩素质比前人高,人性都是相通的,千百年也不会有本质差异。宰那一点,非但不占便宜,反而吃大亏。所以不是不愿宰,而是不能宰不敢宰。

就在以为市场监管如此有效,宰人不得不先权衡下利弊时,沮丧发现,不是宰人少了,而是换阵地了,线下往线上转移的趋势:“大数据杀熟: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2月28日《科技日报》)。

网购便利同时,竟也暗藏“杀机”:票务网站储存分析消费数据,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分析出刚需,会自动调高售价。也就是说,熟客不但没有VIP折扣,反而被宰。以三四百的客房为例,价差都近一百。这可比菜场里短你一棵葱少你两瓣狻要宰得狠多了。

且隐蔽性更强。不知猫腻,只用自己账户,冤大头可能一冤到底,永不会发现这个独属你的熟客价;且网络随机匹配浮动,取证难,两次刷新,或都不一样。

它不是如网络送餐,线上价比店内价高,是涉及外送费等额外成本。那种一模一样的服务,仅是因为侵犯用户消费数据隐私,无告知,鸡贼地偷偷调价杀熟,显然是非正当经营手段。数字时代,网络消费数据,也是如财产权一样需要保护的个人法定权利。

说大数据杀熟,显然是甩锅。不是AI已进化到要主动选熟客狠宰,不过仍是隐身幕后的这些平台经营者,将之当作“法外飞地”,相比线下严管之态,目前线上仍存法律空白,所以他们才打个时间差,将线下那套熟练搬上网。正是与监管比手速。

之前这类票务网站默认勾选页面上近乎“隐藏”的各种消费项,“捆绑搭售”成风,犯众怒后,收敛不少。现在,“私人定制”式杀熟宰客,又引爆舆论,向来监管规范也不远了。早发现早曝光早治疗,反正作恶的永远是人,背锅轮不到数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