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网传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 系假新闻

原标题: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看假新闻如何发酵

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元,最终经法院调解获赔5万!从12月19日起,这一信息迅速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

为此,长江日报记者多次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求证,20日晚武汉中院向长江日报证实并发布通告称,没受理过此案。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子虚乌有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

从12月19日起,“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这一信息因微博转发迅速在网上传播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

除“武汉”较明确外,这个假信息无出处、无具体时间、无办案地点。21日,早就质疑此信息的媒体人吴先生说,如按新闻要求,这条信息缺少基本的新闻要素,却被一些媒体转发登载,致使虚假信息不断发酵。

长江日报记者追踪这条假信息的源头,发现一些端倪:其实,早在今年7月份,网上就出现了不少类似消息。

巧合的是,这些文中都没有时间、地点等基本新闻要素,当事人有时是“老李”,有时是“赵先生”,经过多轮发酵,最后变成了“武汉刘先生”。

12月19日,某报评论版刊发《小偷偷电瓶车身亡车主要不要赔偿》文章,被微博转载后,在网上掀起新一轮传播。此后,有个别媒体不经核实,又把这则谣言当作新闻报道,还煞有介事地采访了法律专业人士,配上了网络图片……

最终版本演变为:武汉的刘先生停放在楼下正在充电的电动车被小偷看上了,小偷在偷电瓶时意外触电身亡。小偷家属向刘先生索赔20万元赔偿金,且一分不能少。最后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5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文中的刘先生还煞有介事地说,他住的是老旧小区,业主电动车乱停的情况比较严重,大家都是这样充电的,之所以发生触电,是因为下大雨,电瓶漏电把小偷电死了。

而刊发相关评论的某报评论版编辑表示,12月19日的该篇评论见报后也引起有关人士质疑,作为编辑,他联系了评论文章的作者,作者告诉他,他写这篇评论的依据是某新闻发布平台上的一篇文章,并没有其他佐证。

随后,该作者给编辑发来了写作评论所依据的信息来源网址链接,是某平台上的一篇文章。该作者也没有“武汉刘先生”的联系方式和确切信息。

这篇文章同样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信息,所配照片也大同小异。

排查证实:假的

针对假消息,20日晚,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告称,经查,武汉两级法院近年来没有受理过媒体所报道、评述的相关案件或类似案件。

知情人士介绍,为了查清此事,市、区两级法院排查发现,没有任何跟此案相关的线索。经过再三确认,20时51分,武汉中院在官网上发出情况通报,让真相大白天下。

传谣将会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长江日报记者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发现,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 ”,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舆情专家:多方合力组成网络“防火墙”

中央政法委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20日晚也发表评论称:一个完全是编造的网络谣言,被正规媒体“洗”成了真“新闻”,网络自媒体无数次转载,轰炸网友的感官。相关评论毫无主见地被新闻牵着鼻子走,陷入假新闻所设的陷阱,被臆造的冲突所诱引。

该评论还表示,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新闻是人民追求更高水平公平正义的出发点,媒体对新闻的评论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网友的观点在网络上碰撞交融形成共识,对公平正义的大厦不断加深坚实的地基,这离不开坚实的事实基础,没有事实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

北京大学博雅舆情服务总监、曾任湖北省网络舆情信息基地主任舆情分析师的马雪健表示,网络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需要构建起一套由法律体系、道德规范、舆论监督等方面组成的“防火墙”。从法律角度讲,“假新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造假者”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从传播角度讲,各媒体也应擦亮慧眼,不能一味追求抢新闻、蹭热点,要当好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帮助民众明辨是非,一旦发现发布的信息有误,要及时整改。只有在源头治理与内容治理上加大力度,才能真正还网络一片净土。

假新闻发酵过程

编辑通过百度搜索看到,此假新闻的不断发酵过程:

7月13日

最早是在某门户网站生活频道出现一篇文章《偷车贼被电动车电死,死者家属要求赔偿,该赔吗?》,网友假设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无出处、无具体时间、也无当事人。

7月14日

百家号上出现一篇文章《小偷偷电瓶车触电身亡,小偷家人要求赔20万,网友:一分都不用赔》,无出处、无具体时间、无事发地点,当事人为赵先生。

7月18日

该文章再次在网上刊发,不过文中称是网友发帖求助。

9月10日

某门户网站上,有网友以视频的方式,又讲述了此文内容,依然无出处、无具体时间、无事发地点,所配图案为无标识小区画面。

……

此后,不少类似消息不断,经过多轮发酵,当事人身份或是李先生,或是广西赵先生,最后变成了“武汉刘先生”。同样没有具体城市、地址,无出处、无具体时间、无办案地点;

12月19日

某报刊发《小偷偷电瓶车身亡车主要不要赔偿》评论文章,当天下午,此评论被微博转载后,在网上掀起新一轮传播。一些新闻平台也充斥“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的消息,有些原文照转,有些内容略有变形。

个别媒体不经核实,又把这则谣言当作新闻报道,还煞有介事地采访了法律专业人士,配上了网络图片……

截至目前,“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的微博话题已经引发2.4万名网友讨论,阅读量高达1.6亿。

话题“法院辟谣偷电瓶车被电死索赔20万”的话题,截至21日18时,阅读量有4509万,2600人参与讨论。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梁爽

(责编:田曼阳)

---------

腾讯·大楚网首届人气小童星”大赛开始啦!

扫地机器人、儿童拉杆箱、迪士尼书包...万元奖品等你来拿。另外各赛区前十名的小童星们,还将有机会参与“大楚网首届少儿春晚”的录制!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

2、在对话框回复【小童星】,即可获取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