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长城评论】期待“渭南模式”打破农户对接市场“魔咒”

  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一直是中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面临的根本挑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很低,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式的“小农”,产量小,成熟时间不一致,品质缺乏恒定性等,这些均导致农民很难被纳入当代工业化的流通渠道。

  近两年,这一“魔咒”在陕西省渭南市有望被打破。

【长城评论】期待“渭南模式”打破农户对接市场“魔咒”

渭南邮政电商工作人员正在为发给拼多多消费者的包裹贴单,传送带直连邮政物流车,物流车装满即发。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据当地媒体报道,从2017年开始,渭南邮政成立了“陕西邮政精准扶贫官方店”,依托拼多多电商平台的资源支撑,通过“拼购”模式迅速聚集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大规模、多对多匹配,苹果、甜瓜、酥梨、红薯等渭南农货特产,一批批从田间地头直发全国各地消费者。不到三年,“渭南邮政+拼多多”,创造出了农产品极速上行的“渭南模式”。仅2017年就卖出70万单,等于一个小县全县的订单量。

  这一模式的亮点在于,其一,以往各家各户分散、非标准化的农产品,因为拼单而与消费者精准对接,以往的劣势被强大的电商平台填平,而变得不再明显。

  其二,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各色水果可以从渭南邮政直发各省终端,从而真正实现了流通的极简化。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农民不压货,农产品保鲜效果好,以及拥有价格优势。

  其三,此举也大大缓解了农业、农民、农村走向市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需求是透明的,价格自然不会被打折扣。外界看到的便宜,并非是农民吃亏了,不过是去掉了此前层层流通环节增加的水分而已。由此带来的是三方共赢:收购比市场价高,农民增收;邮政包裹增加,企业发展;消费者以最低价购买,客户受益。

  因为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这一模式无疑会极大提高对农民的精准扶持。这是因为,一方面,拼多多聚集起来的需求,反馈到终端农民那里,不仅会形成购买力,也会指导生产,从而重塑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唯快不破的节奏,也等于给传统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缩短农产品变现周期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长城评论】期待“渭南模式”打破农户对接市场“魔咒”

渭南邮政物流车整装待发。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特别是,邮政网点遍布乡镇,总是最先知道当地农民的难处。借助邮政点多面广的优势,拼多多也可以把商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偏僻农村。而在当下,这显然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正如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所说:“邮政直接做电商的另一个重大好处,是可充分利用邮政的全覆盖体系,将毛细血管深入偏远‘小产区’,借力拼多多分布式AI技术发掘3.86亿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社交裂变迅速推动小众农产品上行。”

  不仅如此,在渭南市,因为农产品极速上行,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也应运而生。从农民生产到定向供货,从邮政收货到即到即发,由此提振的是整个农业的生态。

  目前,“渭南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具备推广价值。事实上,目前,渭南邮政“全产业链”模式已在陕西省多个地方得到推广和复制,如榆林市销售丰产的胡萝卜、商洛市销售滞销的土豆等,在陕西邮政的主导下,10个市分公司把多数可寄递的农产品都搬到拼多多平台销售。

  让产品找到市场,让消费者找到产品,让产品极速抵达消费者,如此精准消化农产品,无疑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