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长城评论】我们喜欢读书,与“节日”无关

  4月23日,又到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这一节日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被重视。制度层面“全民阅读”曾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等等;实践层面,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全国很多城市都会组织读书活动、惠民书市等,以唤醒人们的读书意识。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市)都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有些已经成了品牌活动,为全国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比如,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全民阅读工作从“书香之家”建设入手破题,推广书香之家、书香之村、书香之镇、书香之县,得到充分肯定并进行全国推广,为全民阅读开展、书香社会创建贡献了河北经验、河北做法。

  此外,还有像北京阅读季、书香荆楚、南国书香节等每年吸引上亿读者参与。可见,阅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读书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读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最直观的印证就是图书阅读率的提升。日前,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增加了0.20本。

  虽然图书阅读率提升了,但近些年经常有人拿国外一些国家地铁乘客手捧纸质书的场景与我国地铁乘客捧手机的情景做对比,来说明我国依旧不重视读书。这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长城评论】我们喜欢读书,与“节日”无关

  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人接受并习惯了电子阅读,我认为这并没什么不好,证明了中国在智能手机、网络等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神速,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取知识,从长远来看是积极的。

  不过,并不是说电子阅读就完美无缺。网络内容多以轻松短小为主,且质量良莠不齐,也很难像通过纸质阅读那样抵达应有的深度,而且电子阅读方式不太适合青少年。因此,这些人的担心并非多余,至少到目前,纸质书应在我们阅读中不可或缺,也不可被替代。

  这也是每年我们重申“世界读书日”的原因所在,希望唤起读者对纸质图书的热情,让纸质图书能够延长它的生命力。

  让人们更多接触纸质书,公共图书馆、书店非常重要,也是推广读书活动的重要一环。中国自古就有书院藏书的传统,后来又以国家之力编纂四库全书等,近些年,从国家到地方也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

  2016年6月16日,全国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推动实体书店发展。

  以上海为例,各个街道都办起了图书馆,且早就借助发达的互联网系统,与上海图书馆实现了联通,读者可以在家门口实现上海图书馆存书的借与还。近几年,上海的实体书店得到了政府财政的资助,一些民营企业也热心于开办书店。

  此外,从长远来看线上阅读是趋势,这就需要提前做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工作,搭建统一平台,在线上推广优质内容,让图书资源能够共享。

  当然,引导“全民阅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为全民阅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持,确保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我们庆幸,还有“世界读书日”让人们关注阅读,但我们不能总在这个时间点来临之际才关心阅读。我们喜欢读书,与“节日”无关。(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