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评论丨夯实大学生就业中的积极趋势需要更多配套政策

  近日,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1.5%,其中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生。

  高考刚刚过去,填报志愿很快就要开始,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非常受关注,人们也非常关注高就业率、高薪酬专业的分布,甚至一些媒体还梳理出了绿灯(市场大量需要的专业,比如软件工程、金融等)和红灯(比如历史、哲学等)的专业。

  据调研机构相关人士介绍,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与过去4届相比略有下降;而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与过去4届相比稳中有升。可以看出,在我国职业教育铺开十几年之后,终于在市场上有所体现,或许可以这样说,由于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转型的要求,市场比以往更需要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成果开始崭露头角。也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一些家庭不再一味地排斥职业教育而非学业教育不可。

  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而言,在经历了粗放型发展之后,下一步还应该更加注重高质量。首先,应该两手抓,既重视高职教育,也抓起中职教育,根据相关数据,类似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初中毕业生有将近一半会进入职中进行深造,中职教育责任重大,如果教学质量过硬,它可为市场和高职输送更为硬核的各类技术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安放那些无处可去的适龄青少年的机构。

  报告还指出,从就业去向来看,民营企业、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这显然是宏观经济图景的一种突出反映。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已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大量毕业生流向民营经济,说明民营经济为我国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同时也说明大量毕业生的观念转变,民营经济在吸引毕业生就业方面,已获得几乎与政府机构和国企同等的“热度”。

  另外,分析地级市以及以下地区吸引毕业生的原因,应该一开始多是被动的,因为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这其中以房价为首,教育与医疗其次;同时,一些特大城市落户难导致的入学难深为舆论诟病,也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之痛。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6月11日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城市化存在结构性失衡,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超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应放开落户限制。

  但是,主动下沉到这些地方就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增多。杨伟民也指出,以城市群形态为主体推进高质量的城市化。未来中国会形成六个一亿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加上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在城市群内部发展都市圈,实现规划、要素流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能源、大数据等的一体化。这种高质量城市化的政策构想与实践,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

  大学生就业有了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其中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因素,仍需要各项重要政策来加以支持大学生就业中的积极趋势。

  此外,不应该仅仅盯住大学生就业率的具体数字,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动力,应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培养不同梯次的人才,真正成为市场需要和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教育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