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各地各部门的重大课题。中央多次强调“宏观政策”的重要作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鲜明指出了宏观政策的基调、方向与目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面对大疫,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是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的必要举措。在“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两大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中央提出的“更加积极有为”“更加灵活适度”,力度加码,灵活度加码,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与扩大内需创造了有利条件,打开了政策空间。同时,从“六稳”到“六保”,在宏观政策中还赋予民生就业更高的优先序,这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基本着力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有为,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下滑、减税降费等因素从“收入端”构成财政压力,保障民生就业等投入加大“支出端”压力,财政的收支矛盾显现出来。但从有利因素看,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低位,提高赤字率尚有空间,要在“更加积极”上出实招,加力度。从具体工具看,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针对性强,发行方式灵活,稳投资的作用立竿见影。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和一些发达经济体普遍实施的量化宽松刺激有着质的不同,我国货币政策注重“精准滴灌”。面对当前实体经济流动性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主要问题,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气力解决好脱实向虚问题。要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同时发力,通过改革式降息、定向式降准,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活水”,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中国经济“自下而上”的韧性强,内生动力足,加之宏观政策“自上而下”的空间大,系统性强,执行力高,这些为经济快速修复、平稳运行、实现新增长加了“双保险”。我们要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宏观政策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将我国发展的潜力和动能充分释放出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