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曲靖供电局助力乡村振兴浑水塘村变模样

浑水塘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彩云社区的一个村庄,村里有112户人家。盛夏七月,踏进这个瓜果飘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单体别墅或依山或傍水,一条刚铺好柏油的旅游专线与外面的世界连为一体村庄,让人仿佛置身在一个世外桃园。谁又能够想到,去年这里还是土基木房连片、村里道路泥泞,眨眼一年多时间,早已难寻昔日的踪迹。村边与村民世代相处的“浑水塘”也正以“养心湖”的新姿展现在外来人的视线之中。

一个装满故事的村庄

在进入浑水塘村子的路边,在一个名为鸿平农庄的农家乐里,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忙着打扫院子。看到约好为他家检查线路的电力工人到来,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这家农家乐男主人叫陈平刚,女主人叫卢玉芬。2005年,由于自家摩托车漏油引发的一场火灾,给这个幸福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房子烧毁了,陈平刚被炸伤了,最让人痛心的是两个10多岁的孩子在这场火灾中失去了生命。

然而,灾难并没击垮这对夫妻。卢玉芬说:“天大的困难,精神不能垮,要过日子就得振作起来,老公伤了就得借钱医,没有房子就想办法盖。”

在这场灾难中,卢玉芬承受的除了精神上的痛,也有经济上的难,光用在丈夫身上的治疗费就有20多万元。她一边治疗丈夫,一边用自家开采石场时积攒的资源和人脉,借钱盖起了一幢250平米的楼房。丈夫治愈出院后,他们一起种菜、养猪,日子虽然过得去,但欠下的债务一时还不上却成了个心病。可喜的是,2007年,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给这个家增添了希望,带来了欢乐。

2008年他们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开起了农家乐。卢玉芬说:“生意还不错,猪、鸡都是自己家养的,菜也是自家地里的,一年有10多万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3年时间内,他们还清了债务,还买了一辆小轿车。去年,村里规划建房,他们用老人和自家的地盖起了500多平米的别墅。卢玉芬盘算着,如果村里旅游开发起来,自己可以开一个25个标间的旅馆。她说:“现在政策好,但仍然要奋斗,不奋斗就没好日子过。”

就在闲聊中,师傅们把里里外外的线检查了一遍,并换了几个坏了的插座。因为村里搞建设,这个农家乐已停了些时日,这几天卢玉芬正准备新开张。

卢玉芬笑着对师傅们说:“每一次有用电的事都没少要你们帮忙,真是感谢啊!”

浑水塘村因村里一个塘子而得名,塘子靠天落雨,所以一年四季水几乎都是浑的,村里人祖祖辈辈就吃这塘水,前几年,村里才打下深井,吃起了自来水。

一个没有想过的梦想

2017年,当浑水塘村张光恩、张茂坤等几名村干部决定要让村子大变样的时候,很多村民当时觉得他们的想法就是个童话,就是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家家住别墅、村庄柏油路、电线、污水管道全部入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啊!

村干部说干就干,很多村民听到几辈人盖起的几间小瓦房要拆除,都不愿意了,在这种情况下,先拆村干部家的,拆完拆村干部兄弟姐妹和亲戚的。

尽管如何拆如何建村里做了大量宣传,但村民们仍然持怀疑态度。但看到村干部动起了真格,很多村民的心也开始动了。

在外人看来,浑水塘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很多企业恋上了这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了特色农业合作社。并将农民的土地、果树全部折股加入到合作社。

每一年村民保底收入每股72元,最多的近2万多元,最少的也有三五千元。其次,旅游公司与合作社实现联营,村民们可从中分红。另外,村里劳动力可就地消化,给土地承包商、旅游公司打工,每天最低收入女的80元、男的120元,一年基本天天有活干。

外来投资者的到来给浑水塘注入了发展强劲,村里建起了一条4.8公里的旅游专线,建起了老年公寓、浑水塘村展室馆,由集体出面贷款新建88套、改造32套别墅,实现了家家有别墅。“浑水塘”通过改造投资打造成一个“养心湖”,全村形成了“农、养、康、健、游”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名村。

浑水塘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土基房变别墅......沾益供电局西平供电所的所长魏强、支部书记李宏涛可见证了这一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到这个村30多次,从拆房时的停电到村民住帐篷时的接电,从电缆入地的指导到修路时的线路搬迁,凡动一块表或动一根线,他们都要到场。

“到今天,房建成、路修好,过去我们一个没有想过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这一切,电力部门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既保障了拆房时的安全,又保障了新建时的用电。虽然算是常客,但一年多来都没喝过我们的一口水。”村长张光恩对电力服务赞赏有加。

一个充满希望的山村

浑水塘离沾益市区不远,2005年,村民张茂坤便看到了希望,第一家开起了“藤缠树农家乐”,这个报着试一试态度的人,马上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张茂坤说:“我们开农家乐很有优势,家家有果园,村里有山有水,自家养猪、养鸡,野菜到处都是,成本低,又生态又环保。”

村民们从张茂坤身上看到了机遇,几年内全村开起了20家农家乐,每户年收入都过10万,农家乐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但随着农家乐的兴起,用电却成了问题。

今年74岁的村民卢维禄回忆到,自己从1978年开始在村里管电。到1999年第一次电网改造时全村就69块表,将木头杆换成了水泥杆,从房顶上过的电线也全部拆下。他一直管到2004年电网再次改造,看到了村里变压器增多了一台,电线加粗了。

然而,2005年到浑水塘抄表的张长林对当时农家乐的用电却记忆犹新,木棒、竹杆当电杆,山坡、树林中到处乱拉乱接,每一年他都要为一些农家乐去查电、改线,如今被他服务过的农家乐的名字他都还记得一清二楚。

张茂坤说:“那时用电,各家接各家的,都是本着省钱,很少考虑安全,开农家乐的太多,用电也就成了问题,电磁炉都会经常自动断电。”

农家乐的用电问题直到2013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南方电网投资100余万元将全村电杆全部换成12米,所有导线换成绝缘线,从那时起,老板们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了。

而多次参与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张长林看到浑水塘的变化,也大为感叹,想过去“低矮的房子泥巴的路,浑水的塘子满山的树”便是最真实的写照,如今几乎看不到过去一点村子的影子。

对于这一切,卢玉芬也深有感触,当初从娘家嫁到这个村子时,第一印象就是路脏、山大、房子挤。

过去,在大山里出生的人往往被人们叫为“山里人”,有被人看不起意思。而今天,浑水塘村很自豪的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写在村委会门口。

绿水青山养育了浑水塘人,绿水青山更让浑水塘村充满了希望,有了更加美好的梦想。(王吉聪)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