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间,豫金刚石发布了2018年年报,净利润96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8.28%;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19.09%。上周,豫金刚石还公布了今年一季报预告,预计净利润3288万元-5479万元,同比下降50%-70%。
在此之前,豫金刚石2015-2017年分别实现了63.41%、2.27%、67.88%的利润增长率。对于业绩滑坡,豫金刚石表示,一是因为资产处置损失及投资收益同比影响较大;二是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经历风波之后,豫金刚石引入了国资战投河南农投金控,后者将提供流动性支持、投融资、咨询服务等合作,依托两方在产业、资本等领域的布局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互补,助推超硬材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升级。
研发投入再增14.4%
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豫金刚石依然延续了其连年分红的传统。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将以12.05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4元,这是豫金刚石连续第9年向股东进行分红,截至目前累计分红金额约为1.53亿元。
自2004年成立以来,豫金刚石始终聚焦于超硬材料产业链的研究,目前公司产品涵盖石墨矿、原辅材料、人造金刚石(含金刚石普通单晶、大单晶金刚石)、培育钻石饰品、微米钻石线和超硬磨具(砂轮)等系列,产品作为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技术和清洁能源等国计民生各个领域。
资料显示,豫金刚石是国家级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骨干企业之一,整体规模位居行业前三。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豫金刚石在技术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其研发投入由2016年的3143.94万元增至2017年的4678.24万元,去年同比再增14.4%达到5352.45万元,这也是公司盈利水平滑坡的原因之一。
根据去年年报,报告期内豫金刚石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新增贵金属检测项目认可资格,以及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多项技术认可。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1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
人造金刚石或成增长点
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大势当前,豫金刚石加码研发的目的之一就是对接智能化,同时深入人造金刚石的蓝海。
伴随着培育钻石(人造钻石)关注度的提升与消费市场的兴起,包括豫金刚石在内的传统的工业金刚石生 产企业纷纷加码培育钻石的研发与生产。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金刚石总量的90%以上,其中豫金刚石所处的河南省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的70%以上。
截至去年末,豫金刚石在建工程较期初增长141.40%至11.28亿元,主要原因系主要系大单晶扩产项目投入增加所致。
2016年,豫金刚石启动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大单晶扩产项目),初始规划投资42.88亿元,建设期4年,目前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2.19亿元,项目一期设备已进入生产运营阶段,二期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2018年,公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4.34亿元,同比增加579.40%。
有数据显示,全球钻石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造钻石有望迎来巨大市场空间。豫金刚石也表示,公司在人造金刚石相关产品的合成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拥有行业领先优势,此次在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的巨额投入,在量产克拉级白钻和黄钻的基础上可以生产稀有的粉钻和蓝钻,同类业务中有望对标施华洛世奇。
同时有券商分析称,豫金刚石作为我国实验室培育钻石开拓者,凭借人造钻石的优良属性,上述700万项目有望成为公司全新的发展点。
公司加码人造金刚石与几大国际巨头的动向也不无关系。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包括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De Beers在内的企业纷纷宣布入局人造金刚石,并因此引起了人造金刚石价格的大幅下降,引发行业热议。
相关分析显示,尽管人造钻石在质地、颜色等方面无法与天然钻石保持完全一致,但前者至少在生产周期短、销售价格低等方面对奢侈品消费者、物理学性质应用者等拥有独特的吸引力,甚至被很多人视为“钻石的未来”。
豫金刚石称,公司未来将以超硬材料产业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围绕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两条主线,持续推进“消费+工业”产业发展战略,加大超硬材料基础性能和功能性能的研究与应用,同时探寻并实践智能制造理念与技术在超硬材料行业的应用与推广,开拓新产品、新产能,储备新技术,加强在细分行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