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壮美黄河行】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组图)

【壮美黄河行】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组图)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桀骜不驯的长河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华夏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调水调沙等社会公益性任务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9月3日,“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感受它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

【壮美黄河行】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组图)

  1960年,一座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巍然屹立于大河之上

  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控制性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于1958年12月成功截流,到1960年9月下闸蓄水,高质量完成了大坝的兴建。一座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高程353米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巍然屹立于大河之上。

  据了解,三门峡水利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与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黄河中游河段的下部,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水量的89%,沙量的98%。控制了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两个主要洪水来源区,对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第三个洪水来源区的洪水能起到错峰作用。

  目前,经过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共有27个泄洪排沙孔洞(管),315米水位下的泄洪流能力达9701立方米每秒。

【壮美黄河行】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组图)

  减少自然灾害,保证下游群众安全

  水文显示,1964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6次出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及时采取措施,削减洪峰,有效减轻了下游堤防负担和漫滩淹没损失。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确保了流域大洪水期间黄河下游大堤不决口,有效避免了黄河下游沿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

  黄河凌汛,历来是威胁黄河下游河道安全的主要灾害,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决口之处几百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村庄,给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三门峡水利枢纽投入运用后,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下游防凌的主要措施由以前的以防、破、分为主发展到利用水库以调节河道水量为主的新阶段。水库投运后,黄河下游出现的严重凌情有6次,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控制下泄流量,使下游河道水量在冰盖下运行,由“武开河”变为“文开河”,均安渡无虞。

【壮美黄河行】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