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唱响生态文明的壮歌

  “一群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种不平凡的精神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后,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矢志不渝守护家园

  武威干旱缺水、沙多林少,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防沙治沙,守护绿色家园。38年间,“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带领群众封沙育林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几十年来,“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人用坚守绘就了一幅绿色篇章,唱响了一曲令人动容的生态文明壮歌。

  作为我省防沙治沙战线的前沿阵地,武威当地干部通过各种形式收看“时代楷模”节目。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愚公’。”作为受表彰集体的一份子,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同事在北京受表彰,让八步沙林场副场长石银山兴奋不已。他说: “国家授予我们这样高的荣誉,我非常高兴和激动,我们要珍惜荣誉、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代表罗兴全表示:“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我很自豪,以后要坚持这种愚公精神,让更多沙漠变为绿洲。”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是我们的骄傲。”看完节目,武威市古浪县林草局干部马国荣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感人事迹。

  “八步沙治沙精神,承载着几代人守护家园的绿色梦想。”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中雷村第一书记王珍艳说:“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治沙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坚定不移防沙治沙

  “‘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事迹,是我省诸多治沙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充分诠释和展现了甘肃防沙治沙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坚守、无私奉献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正是我省治理荒漠化和沙化的信心和决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张三亮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既破坏了我省的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所在地区的贫困。广大治沙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用心血和汗水建造起的绿色长城,才逐步降服肆虐的茫茫黄沙,成就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防沙治沙标兵,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王银吉一家人收看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一组组防沙治沙的画面,一句“不治黄沙不死心”的誓言,让王银吉感同身受。

  “看了他们的事迹,除了感动之外,更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同样作为治沙人,我一定要尽自己全力播绿沙漠,保护好这片家园。”过去的20年间,王银吉一家在凉州区的沙地种出近8000亩“绿洲”,现在他有一个全新的目标:在沙窝里再种10000亩林子。

  王银吉激动地说:“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走好防风固沙之路,就一定会留给后代一个绿色、幸福的美好家园!”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武威市林草局局长戴继春说,“六老汉”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我们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家乡。

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不惧艰难勇毅前行

  “这些普通的治沙人,用他们的耐心、苦心和坚持心,创造出了绿色奇迹,让古浪县最大风沙口结出了生态文明的丰硕果实,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务求必胜的时代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主任科员徐秀丽说,我们要以八步沙“六老汉”为榜样,更加专注更加敬业,加大草原资源保护力度,不断提升草原生态修复能力,用实际行动推动草原保护事业发展,共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六老汉’三代人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古浪县土门镇镇政府干部李玉娟说:“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们更要敢于担当,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肩负的责任。”省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处处长王全德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八步沙“六老汉”为榜样,向治沙造林“时代楷模”看齐,学习他们大无畏的愚公精神,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确保完成35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进一步增强防沙治沙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我省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努力建设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贡献。(记者洪文泉 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