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再小的声音,都是时代的回响。

  互联网深入生活,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哪怕是只言片语,也都刻下时代的印记,形成社会的合唱。无数细小的声音汇聚成洪流,在关注、表达中推动着国家和社会前行。

  2016年,众声喧哗之中,我们能听到时代怎样的旋律?高歌猛进之时,又能看到社会怎样的脉动?今日,理论君与你一起回望2016年那些我们曾聆听、将记取的声音,感受舆情的走向、人心的力量。

  民意的底色是“正能量”

  回望2016年的舆情,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

  即便仍有不同立场、不同观点,即便仍有“槽点”、仍有“失焦”,“正能量”却正在成为舆情的主流、民意的底色,在沧海横流之际“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2016年,如果你曾转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图片,如果你曾跟着《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一起哼唱,如果你曾资助过那些陷入困境求助的人们……那么,向你致敬,你就是舆情正能量的生产者、传播者,你以蓬勃的朝气、厚重的底气,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推动着社会的前行。

  2016年,看大势,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累计播放量超千万,全面从严治党引来广泛点赞;说大事,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95周年,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不忘初心”成为流行语,“半床被子”打动年轻网友。南海仲裁案等事件中,“爱国”二字更是在90后的心底激起最强烈的情感。

  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发展、国力强盛,对国家和民族充满自豪,乐于传播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份感动。当年轻一代更多地把视线从风花雪月转向“星辰大海”,也就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完成着自身的蜕变与成长。

  怎样对话网络“新世代”

  这一年,我们在“魏则西事件”“血友病吧事件”“雷洋事件”中,感受到网络知识型社区的崛起。青年人不是相信一切也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在“什么都懂”的基础上,感受一切、思考一切。“共享”,让舆情中广场式的情绪表达,向着知识的“补完”、思想的沉淀转变。

  在年轻人的网络空间中,“共鸣”是另一个关键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获得B站网友集体致敬,他们发现,传统与现代、“二次元”与“三次元”、手工时代与数字时代,竟也能穿越时空相遇。年轻人的网络世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共鸣”,带来分众化与圈层化,让网络的“长尾”覆盖更多维度。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共情”,是新世代的另一个追求。一年来,种种网络流行语进入时代的语料库。“洪荒之力”、“小目标”、“葛优躺”、“吃瓜群众”“一言不合就××”…这些一时的热点、热词,有着不同的幽默元素,在让人解颐之时流传开去。甚至网络直播,也有人分析,是在高颜值之外,提供了一种“无聊的趣味”“探究他人生活的欲望”,因而如此风起云涌。“共情”,让有趣成为强大的传播力,也带来“娱乐至死”的隐忧。

  2016年的舆情显示,网络新世代正以对社会热点的广泛关注,对事实真相的执着探寻,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来展现新的可能,他们完全可以成为网络平台最强大的正能量。与他们对话,不是迎合和假装,而要积极拥抱、全心投入,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沟通交流、有效管理、合理引导。

  搭建公共生活“经纬线”

  这一年中,魏则西事件催生了“魏则西条款”,我们见证了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次将“付费搜索广告”定义为互联网广告;快播案网络直播破除了“技术无罪”的迷思,“守护技术创新初心”的社会意识在深化;几起侮辱英雄名誉案中,法庭一锤定音,英雄名誉权背后的言论是有边界的;网上订餐平台黑作坊入驻被接连曝光后,各方都在推动订餐平台的职责从资质等形式审查向经营情况的实质审查过渡;面对公众对电商删除差评、泄露隐私的集体吐槽,电子商务法草案正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意与法律的交响,构成了2016年互联网公共生活的法治底色。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同样是关注热点,这几年来的一个变化是:公共事件日益变成法治事件,舆情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中,情绪的表达、信息的搜集之外,法治的思考、制度的诉求有了更重的分量。这样的趋势,体现在对毒跑道事件的持续关注中,也出现在对山东疫苗案的拷问中,体现在对聂树斌案的热议中,也彰显在对电信诈骗案法治出路的求索中。那些不断深入的观点、表达,聚焦成有建设性的“光束”,对接着公共治理最前沿的议程,倒逼出更深领域的法治进程,照亮了公共生活的更多角落。

  回头看, 2016年网络公共生活中一个有影响力的收尾,或许是罗尔事件。从故事的开始看,它只是现实生活中众多募捐的一个;从故事的发展看,它演变成新媒体时代关于个人行为边界的激辩;而从故事的结尾看,它又趋向于这样一种共识:公共生活不应以网络技术为壁障,而要有更清晰成熟的规则实现自定义,去安放善心,去实现善治,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网络世界的信息与观点,也是既生繁花,亦长稗草。年初引发大讨论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最终证明只是一场子虚乌有的闹剧;年末一再反转的罗尔事件,让许多“爱心”伤了心,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舆论场中的是非曲直。一个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在扩大公众表达权的同时,也在滋生着谣言和假新闻,让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舆情表达总有几分尴尬。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小区围栏拆不拆、网络约车坐不坐、高速路上救狗行不行……2016年,舆论空间的冲突仍时有发生。难怪有网友概括:一句不拢就脸红,一言不合就开撕。概括得虽然有些简单,却也让人思考:互联网的开放就一定带来心灵的开放吗?技术上的专断是否会强化人们的情绪化气质?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与表达?

  必须承认,虚假信息也好,争吵掐架也好,根源于社会发展的深层土壤,不能让算法“背锅”。但毋庸置疑的是,全面、权威的信息,深入、理性的观点,才是社会舆论与心态最稳固的基础。如若唯“眼球”马首是瞻、让算法主导一切,优质的内容、理性的辨析,就可能被边缘化而成为可有可无的下脚料。说到底,技术和算法终究是工具,是末;思考的乐趣、价值的塑造、知识的完善,才是目标,是本。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把关、主导、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分配注意力别忘“深观察”

  2016年,部分微信公众号刷量的新闻,正是眼球经济的一个侧影。一些自媒体不仅生产“爆款”,也无底线地迎合受众,贩卖着注意力、点击量。这样的情况,让“标题党”“谣言党”越走越远、让“搏出位”“抖机灵”越来越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背后,是失实的信息、失衡的观点、失重的态度。

  

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舆情这堂“必修课” 河南日报网

  信息源和传播主体的扩大,让人们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更是新闻真实的推动者。公众的参与,让探寻真相的过程呈现在舆论场中,也让人更加理解了这样的判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今天,事件发生、传播,受众接受、反馈之间的时间差不断缩短,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此时此刻”的共同体验,也在不断挤压着深入观察、思考、判断的时间。当此之时,我们尤须有“逆向生产”的意识,不仅关注单个热点、只言片语,而且要有将沙子聚拢成砖瓦、将碎片粘合成整体的功夫,有效训练思维,辩证看待问题,打破固化的认知,拒做偏见的囚徒。

  领导干部要善于舆论“发声”

  互联网时代,公共话语关系发生变化,话语权力结构被重新分配,网络语言出现在政府话语体系中,能让官方话语体系和公众话语体系对接,公众内心对政府的认同感也会随之增强。

  正确应对新闻舆论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政治生态环境。然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还不适应媒体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把新闻舆论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耍嘴皮子、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从而在媒体上失声失语;还有的领导干部思维停留在“防火防盗防记者”阶段,不懂得同媒体打交道。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担负起舆论“发声”的责任和使命,主动重视新闻舆论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公开、广泛、自由的舆论环境。

  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一味“低调”,骨子里仍然把新闻舆论工作当成花瓶,在媒体上失声失语,不能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最终的结果则是严重损坏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领导干部要担负起舆论“发声”的职责和使命,不仅要有新闻舆论宣传意识,还要具备应对舆论宣传工作的能力。既发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成果、经验做法的宣传“好声音”,也发出各地党员、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盼声音,更发出引导舆论、消除谣言、传播能量的“正义声音”。

  在政治生态环境被互联网深刻改变的大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唯有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担负起舆论“发声”的职责和使命,尊重新媒体、正视新媒体、善用新媒体,才能在“互联网+”中掌握主动权、把握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推进治国理政的能力,也才能更好地赢得公众的认可。(资料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