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舆情处理能力


  随着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舆情越来越成为工作中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处理得好,能够彰显党委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反之,就会影响地区形象、甚至失信于民。

  经常可以看到,如果发生了突发事件,各级都很重视,但如果出现了舆情,却意识不到这本身就是一种“突发事件”。

  面对一些内容敏感,易被“热炒”的报道和网络发帖,好多领导干部不以为然,认为发帖内容是“假”的,就不当回事、置之不理,不去把握舆论上的主动;或者只是安排调查处置报道所涉事件,就事论事,不对网情做正面应对;有的看到事件引起媒体关注,只是简单地寄希望于删帖,以为网帖删了,舆情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往往致使小事变成大事,引起非常被动的后果。网情与事件同时处置、网上与网下一起应对的工作习惯,既有情商又有“舆商”的双重本领,应成为现代领导的必备之功。正因如此,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只要是敏感的内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即就是个人发的微博,往往在几个小时内都可能被各大网站、微信、微博转载,形成热炒话题。二是媒介多样化、立体化,由于各种网络媒介相互连通,或网站或QQ,或微信或微博或手机客户端,若这一媒介删了帖,势必在另一媒介“冒”出来!三是“记者”大众化,人人都可发声,都有“报道权”,或文字或图片或视频,个个手持“麦克风”、“摄影机”,所以当今被称作“自媒体”时代!

  从以上三个特点可以看出,处理好舆情:

  一是必须要有高度自觉的概念。舆情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你不去关注,并不等于它没有或会自行消失,它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在城市治理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关注网络舆情、社会反应贯穿始终,建立预测、研判、应对整套机制,最大限度利用其积极因素、消除负面因素,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发酵点,比如突发性公共事件,公务人员的不当言行,行政单位的不当作为,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对待等负面报道等,更要引起足够重视,若属实,积极解决,若失实,及时澄清。

  二是必须要有第一时间介入的概念。对敏感话题、事件必须要有与媒体赛跑的速度要求,在舆论发酵之前就做出应对,以快制胜!从实践情况看,有的报道所涉事件比较复杂,很难一时调查得清,第一时间没有办法给公众一个圆满的答复,对此,决不能一味等最终结果出来再去发布相关情况,要坚持同步处理、同步公开,采取一条措施,就可以发布一条措施,有一个进展就告知一个进展,第一时间给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官方是管事的,不是置之不理。通过信息的透明化,就能最大限度地赢得理解、掌握主动。

  三是必须要有直面问题、正面应对的概念。删帖只是一厢情愿,无异于掩耳盗铃,无济于事,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决不能采用“鸵鸟”政策。某地在处理一起舆情事件中的做法就值得借鉴:2016年3月28日下午,有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某地一民警因不满保安收取3元停车费,将其殴打致伤。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反应迅速,立即着手调查,一小时后就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明确了打人者的身份。之后,又再次通报称,29日上午,打人者已前往被打者家中赔礼道歉,并得到被打者及其家人的谅解。3月30日晚再次通报将给予打人者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一步一步、积极稳妥的处置,让公众看到了党委、政府正面应对、绝不回避的决心和态度,又体现了依法依规行政的能力和作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整个过程舆论都比较平稳。

  四是必须要有全程接受监督的概念。应对、处置事件过程中不可能不出一点问题,没有一点失误,但一定要报真相、讲实话、出实策,否则,难逃众多眼睛的“监督”,只有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考验,才得赢得各方信任。2016年2月12日,游客陈某发布微博称,春节期间吃饭时“被宰”引发网民热议,被舆论称为“天价鱼”事件。对此,当地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并迅速公布了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由于调查过程中并没有联系到游客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引起公众质疑,舆情再次高发。之后,当地专题研究部署“天价鱼”事件调查工作,经进一步深入调查,最后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由于此次调查深入、扎实,内容有“硬度”,话语有“温度”,回答了各种社会关切,舆论反响良好。这启示我们:就舆情抓舆情不行,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必须在解决好反映的问题上下功夫,做到有理有据,有头有尾,既快又准,令人信服,这才是平息舆情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