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应对舆情不应 只唱独角戏

(原标题:应对舆情不应 只唱独角戏)

应对舆情不应 只唱独角戏

 
邝飚/漫画  
 

多元平台 主导舆情

舆情应对效果较好的,当数深圳交警于6月27日启动的“不系安全带”专项整治行动。据舆情工作室提供的数据,事发一周之内,各网站转载相关新闻1089条;两大微博平台检索到相关信息4098条;微信检索到相关公众号信息725条。综合网民在新闻跟帖、微博、本地论坛、微信上的讨论,尽管部分网民对行动持保留态度,但大多数网民为整治行动点赞。

在点评该舆情案例时,部分专家肯定了深圳交警在舆情应对时使用了多元性的媒体平台,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在场”,此次行动的信息披露才能做到完整无死角。

多元平台是指在舆情应对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在此次行动之前,深圳交警就通过官微进行了舆论预热。6月23日,其官微发布长帖《深圳交警下周开查,乘客不系安全带,司机要埋单!最高罚500!》,对查处对象、如何查处进行了说明。6月27日行动启动时,该官微又发帖提醒。次日,该官微向公众通报首日执法“战果”。与此同时,深圳交警还在微信公众号“深圳交警权威发布”上,提交长帖《“不系安全带”整治答疑解惑》,回应了开罚时间、处罚标准、法理依据等7大“核心关切”。

在正式开始处罚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行为后,深圳交警的官微和微信公众号几乎是滚动播报执法状态。尤其是7月13日,深圳交警的微博工作人员跑遍全市50个整治点,累计直播时间超过12个小时,共有超过20万人在线观看执法直播,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9000人,屏幕上不断出现网友点赞和问候的留言。

深圳交警难能可贵的是,既“玩得转”新媒体,也不忽视传统媒体。深圳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对此次行动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报道了执法过程和成效,而且,在道义上对行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提供了论证,掌控了舆情发展的走向。

此次整治行动的舆情发展,也吸引到新华社的关注。在7月19日发布的《“唤醒”后排安全带离不开执法引领》一文中,新华社记者评论道:“让前排乘客系安全带之所以能够形成自觉,离不开交警部门的执法引领。深圳此举以执法引领促进后排系安全带,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自说自话 欠缺公信

过去,深圳一些政府部门或机关单位对传统媒体产生路径依赖。只要出现舆情,总是习惯于找报社,找电视台,“自家人”好说话嘛。可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唱独角戏,舆情应对难免左支右绌。现在,这种局面得到很大改观,大多部门或单位对新媒体的运用得心应手。这是一种可喜现象。

怕就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部门和单位在尝到新媒体的“甜头”后,又产生了新的路径依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舆情,标准动作是在自家官微上发一个情况说明或者公告,以为这样做舆情就能迎刃而解、万事大吉。但舆情应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只让新媒体唱独角戏的做法,同样有欠考虑。

以华侨城中学7月份遭遇的舆情为例。7月8日,本地网络平台出现一条消息称,该校要被宝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清华实验学校)收购,变成私立学校。这条消息引起华侨城中学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各种版本的传闻、解读都有。7月9日晚间, @深圳南山教育 发布情况说明,否定了传闻的真实性。此后,本市媒体进行了持续的报道,对冲了不实信息的影响,使舆情迅速缓解,核心利益关切群体——华侨城中学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网络上有种“谣言倒逼真相”的说法,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不得要领。真相就是真相,它本不该由谣言来“倒逼”。总结该舆情案例,除了涉及到决策程序外,还涉及到信息披露机制。按理,学校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组成的“共同体”,不管是不是转为民校,不管是不是合作办学,不管是选择哪所学校作为合作办学的对象,“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果早一点满足这两项权利,谣言就不可能有滋生的空间。

此外,官方辟谣的发布时机和渠道也有可改进之处。在舆情沸沸扬扬一整天之后,@深圳南山教育 的情况说明才姗姗来迟,错过了辟谣的最佳时机,导致个别市外媒体乘虚而入,客观上扩大了不实传闻的传播面。在此情形下,包括报业和广电两大集团在内的深圳本地媒体积极介入,为南山教育部门还原事实真相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最后,迫使那家市外媒体改变报道方向。

该案例同时也反证,在舆情应对时,千万不要忽视本市的传统媒体。

设置议程 广泛讨论

舆情应对有两大难题,首先难在对舆情的核心利益关切进行区分,其次难在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进行价值排序。而雨田路跨线桥工程案例,恰恰诠释了这两大难。

福田梅林片区长期交通拥堵、出行困难困扰。早在2010年3月,有市民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言献策,希望政府在梅村路建一座高架桥,横跨北环大道直接雨田路,促成梅林片区与福田中心区对接,好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市交委近年来为解决梅林片区出行难题,专门开展了《梅林片区交通改善规划研究》,其中建议措施之一即为“梅村路——雨田路跨线桥”。这跟六年前市民在网络问政平台提出的建议一致。

可是,在深圳市交委西部交通局发布相关征求意见函之后,梅林片区和莲花北片区居民的反应却是冰火两重天。梅林片区居民认为 “早就该建了”,莲花北片区居民则持反对态度。两边都是民意,两边的利益表达都很迫切,在价值排序上两边不分伯仲。面对这样的两大难,市交委西部交通运输局不得不搁置该方案。

这一搁置态度,表明市交委“妥协的智慧”。不过,梅林交通拥堵是客观现实,总得要有解决方案。而任何方案,都会影响到相应的利益人群。等到新方案出来的时候,新方案又如何从舆情中突围呢?

在此提三点建议:一、新方案一定要将工程所经路段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尽可能打消相关片区居民的疑虑;二、征求意见时要给足酝酿时间,即便是自以为非常完美的方案,征求意见也不能急就章,不能草草收场;三、在官网公布方案时,还可通过本市传统媒体设置议程,展开大讨论。官网有官网的优势,本市传统媒体也有其优势。传统媒体深耕城市多年,对市民的核心利益关切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新方案优点在哪,缺点在哪,要不要改进,怎样改进等,都可在本市传统媒体上展开充分讨论,都可交由全体市民(而不仅是个别片区居民)来选择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