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成就性报道中的数字运用需恰当

提 要:在成就性报道中,数字的运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为成就性报道提供更加精准、具体的新闻事实,让报道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前,成就性报道中对数字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需要加以厘清。成就性报道中的数字运用,应当遵循适度、真实等原则,有一些使用技巧和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数字运用;精确新闻;方法技巧

在成就性报道中,数字的运用非常重要。它能为成就性报道提供更加精准、具体的新闻事实,让报道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成就性报道中应如何对数字恰当正确地使用,值得研究。

用好数字的重要性

成就性报道历来为媒体所重视,但宏观成就和艰难历程很难具体化、形象化。它一般都是对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实的综述和报道,甚至报道内容的时间跨度要以年为单位计算,本身缺乏事件性,是一种抽象的、总结性的静态新闻。

数字,是反映数量的符号,表现的是事物的变化。在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应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无疑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数字有时甚至可以直接代表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一个关键数字的使用,甚至能超过几百字的论述。

“用事实说话”,写好成就性报道,离不开对数字的使用。数字能为成就性报道提供更加精准、具体的新闻事实,让成就性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信度,使得宣传效果更具感染力、影响力。要想让成就性报道变得鲜活生动,就需要巧妙地使用数字。

数字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们有的媒体和媒体人在成就性报道中运用数字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和问题。

1.原封不动地照搬文件或总结中的数字。有些报道对数字没有翻译,没有解读,没有处理,显得抽象枯燥。有的作者甚至只是将大量的数字和信息堆积在一起。如果只对材料照搬照抄,就会让成就性报道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比如,某篇报道中,作者罗列一串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资源探明率等数字,但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有什么对比,没有任何说明解释。这样的报道,更像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汇报。

2.对数字使用错误,或计算不准。对数字的错误使用或者不准确,是报道的硬伤。某篇讲军粮供应的报道中,作者在数字后误加一个“万”字,几万公斤粮食变为几亿公斤,闹出笑话。成就性报道中的数字,必须严格加以核实。从根本上说,这些差错还是作者责任心缺失导致。

3.随意推测延伸,数字脱离实际。有的作者,为了凸显成就巨大,故意取模糊数字,把五分成就夸成十分。这让数字脱离实际,造成新闻失实,影响宣传效果,甚至会引起负面舆情。比如,在某篇来稿中,作者想反映某项变革政策得到某旅官兵的支持,说“经调查,某某政策满意率90%以上”。但仔细阅读就发现,他的样本量只有不到100人,而且抽样方式也不科学。这样的报道会让人觉得在造假,反而影响宣传效果。还有的作者,在写作中为了凸显成绩,将数字随意整合延伸。比如某篇报道中,将对该市棚户区改造成绩“不那么满意”的样本算入“不反对”的数据中,得出支持率达80%多,在网上引起负面舆情。

4.大量堆砌数字,引起阅读障碍。虽然数字对成就性报道重要,但并不是多多益善。不去挑拣、不加辨别地罗列数字,只会让读者头昏眼花,不仅不会起到增强可读性、传递信息的作用,反而让读者难以卒读。

使用数字应当遵循的原则

1.真实。成就性报道,归根结底还是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守真实性原则。这里说的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数字本身的准确,不要有差错;二是主观意愿上的真实,不夸大、不缩水、不去模糊问题、不搞春秋笔法。

2.精准。哪一项成就,是多少数字就是多少数字,不能犯张冠李戴、随意延伸的错误。数字要具体明了,突出新闻价值。

3.适度。数字不用没说服力,用多了也招人烦,必须要适当使用。谨记过犹不及,“爱是克制”。要精选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数字来使用。

如何活用巧用数字

杰克·伦敦说,“笔头好的记者,能想办法,让一串电话号码跳起舞来。”成就性报道中如何用好用活数字,有不少学问和技巧。

1.类比反差。

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数字是讲述成就的最好的新闻元素,反差则是表现数字的重要手段。类比,可让数字更有表现力。

纵向的数字类比,凸显“变化”,从而反映成就的不断发展、累加;横向的对比,体现“优势”,能直观反映我方成就的含金量。一些强与弱、小与大的数字反差,还能体现创造成就取得的难度与努力,让报道更加丰满。

比如,《解放军报》曾用一组对比数据,说明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降落“刹车”之难,从而凸显成功降落的成就—“一般陆地军用机场跑道长达千米,而航母飞行甲板一般不超过300米,可利用的降落距离只有100米左右,舰载机降落速度却可达到300公里每小时。”

2.突出重点。

成就性报道中的数字要选取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要以小见大、突出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比如在反映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报道中,新华社在《开启新征程 谱写新史诗》里这么举例:2017年11月,上海市宝山区大型区筹公租房项目“霄云湾”开放第5批选房,每月支付800元租金便可拎包入住40平方米单身公寓。几个数字就给住房这件关乎人民幸福的大事情做了极佳注解。

此外,在操作上,可以对重要数字作突出处理,可以单独成段,可用在标题中,还可以在引题强调,在文中多次重复提及。

《解放军报》一篇关于“辽宁”号航母的报道中,用的标题便是《滑跃14°:中国海军起飞的仰角》。将14°这个关键数字放在标题中,既吸引读者注意,又非常巧妙和生动。

再比如《人民日报》刊发的《四天渝洽会 签约八千亿》这篇报道中,将4天和8000亿元这两个数字放在标题中,让标题格外抓人眼球。

3.整合、分析和再处理。

要让成就性报道通俗易懂,让大众乐于接受,关键要将复杂生硬的各种数字进行再处理,加以运算、翻译、解读,或者转化为更加口语化的表达。

比如,“89%的人怎么样怎么样”,可以说成“九成的人”;“两倍”,可以说成“翻了一番”;“占总数30.2%”,可以说成“占总数三分之一”。这种换算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前提是处理后不影响报道的精确性,不能给读者带来歧义和误解。

有篇成就性报道中提到,“全球经济预计3.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1.2个百分点,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普通读者对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没有具体概念的,但作者用了一个分析,中国贡献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

4.形象化。

数字是抽象的、无形的,想让读者可接受、可理解,就需要将数字变得形象化,让干巴枯燥的数字变得可感知。

形象化的过程中,使用修辞、比喻、打比方等,是非常好的方式。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某奶茶企业的广告词:“一年卖出七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销售量多么巨大,听到这句广告词的人一下子就有了明确的概念。

在关于北斗卫星的发展成就报道中,作者这样让数字形象化: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提供亚米精度服务,即1米以下分辨率服务。“如果用这个高精度应用服务约车,我们就不需要靠电话来喊最后100米、最后10米,车辆可以直接开到你的跟前。”文中用约车服务打比方,形象生动,简单易懂。

此外,使用图表,也是实用的方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字进行对比、排列,将文字化为图形,让数字变得直观。

在某次成就宣传中,就有报纸出奇制胜,大胆设计了一个 “百分比”版面—从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中摘取“百分比”数字,然后按照从1%到100%的顺序排列。这种方式使数据增添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赋予数字思想性。

成就报道,只说“量”上的变化,终归还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还是“质”的变化。在报道中让数字有了意义和思想性,那成就报道就有了深度和更重要的价值。

新华社在某次成就报道中曾经把重要的数字单独一篇篇做报道,推出《GDP突破10万亿意味着什么》等文章。一篇报道就讲述一个特别重要的数字,用人物专访、新闻述评、新闻分析等体裁,将成就报道做大做深做活。

在成就性报道中,数字是信息传递的使者,是沟通读者的桥梁。通过数字的巧妙使用,宏大的成就报道可以最大程度地贴近读者、贴近个体,从而使成就性报道更具新闻性、接近性、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