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祖群英: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

編者按: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全國兩會引發世界格外關注。新時代呼喚新作為,福建該以怎樣的新作為逐夢新福建?人民網福建頻道攜手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專家學者和干部學員,對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共話福建發展。

祖群英: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教授祖群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鄉村旅游如火如荼,呈現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成為鄉村發展的新動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產業興旺繁榮

隻有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帶來農村經濟的繁榮,而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商貿業、服務業、交通業、加工業等關聯產業的發展,使鄉村由單一農業經濟逐步轉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多元化經濟,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打造特色小鎮、現代鄉村田園旅游綜合體、現代農業庄園、鄉村旅游創客基地、新型農村旅游社區、文化藝術村、鄉村博物館等,把鄉村田園變為創造新經濟業態的新樂園,形成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娛樂、度假療養、文化體驗、避暑養生、戶外運動、生態教育等新型業態,增加鄉村旅游產品的附加值與吸引力,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立新的經濟生產關系,使鄉村經濟價值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使鄉村振興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生態宜居空間

鄉村旅游是人們追求自然、貼近自然的重要旅游形式,但良好的鄉村生態環境是進行鄉村旅游開發的前提和基礎。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治理,構建良好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讓農村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新鮮、水質更加潔淨、食品更加健康,使游客在欣賞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鄉村民俗生活的過程中,滿足游客體驗自然、愛護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感需求,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發展鄉村旅游有利於鄉村旅游參與者生態環保意識的提升,有利於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有利於激發農業的生態功能,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再造鄉風文明社區

振興鄉村,文化同行。著名學者錢穆說過:“中國文化是自始至終建筑在農業上面的。”鄉村振興重要的是鄉村文明的復興,而發展鄉村旅游是保護、傳承和發展傳統鄉村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促進鄉村文明復興的主要途徑。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將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建筑、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民俗禮儀、風土人情挖掘出來,以活態化的方式進行傳承和創新,轉化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通過主題開發、文化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既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又保護、傳承和復興了傳統文化。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增強了農民的文化自信,喚醒了文化自覺,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身,重新發現鄉村文化的價值,從而成為鄉村文化最重要的守護者與建設者。通過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給鄉村帶來更多的文化增量,讓鄉村空間的文化更加豐富。通過對鄉村文化內涵的賦予和增進,培育新的文化在鄉村空間中發展,從而生長出一個文化鄉村,再造鄉風文明的社區。

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形成治理有效格局

當前農村人口老齡化、村庄空心化、家庭離散化問題凸顯。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激發鄉村經濟社會活力,從而有助於促進當地人民群眾就地勤勞致富,有助於形成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助於解決因為外出打工而導致的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養老等深層次社會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擁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發展鄉村旅游,有利於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通過“村集體+”“合作社+”“社團組織+”的形式,發揮集體力量作用,解決鄉村社會“散”的問題,形成黨委領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村民參與、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讓農村家家聯系緊起來、守望相助興起來、干群關系親起來。

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邁向生活富裕道路

鄉村不僅僅只是為城市人的鄉愁而保留的物理空間和憑吊載體,它更是鄉村人所期望的生態青山綠水、生活富足現代、鄰裡關系和諧的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的根本是要為鄉村發展找到新的道路,激活鄉村經濟,促進鄉村消費,增加農民收入,邁向生活富裕。

因此,發展鄉村旅游,應秉承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思想,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能動性,採取各種必要的措施來擴展就業領域、拓寬就業形式,讓每一個鄉村的居民都能夠參與其中而獲利,形成共同商議、共同決策、共同建設、共同分享、共同擔當的主體意識。隻有這樣,鄉村經濟增長才能落實到鄉村人的經濟增長上﹔隻有這樣,鄉村人的收入水平才能提高,消費福利才能增進﹔隻有這樣,城市與鄉村在平等互見中聯系、交往、互動,孕育新型的鄉村形態,才能實現城鄉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