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垃圾变资源 法治不缺位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 也是社会发展大事

垃圾变资源 法治不缺位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 也是社会发展大事

垃圾变资源 法治不缺位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 也是社会发展大事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垃圾收运处置监管一线执法检查

  在城市里,几乎每天每个人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都去哪儿了?它们还能被再利用吗?

  上个月,省人大常委会全面部署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工作。

  近日,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检查组,深入到垃圾产生、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和监督管理一线,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推进“智能分类”

  丢垃圾还能赚积分

  “动动手指,扫一扫二维码”,这是大多数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模式。如今,这种智能型的“效率+服务”模式,也渗入进了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中。

  在江干区原筑壹号小区,共有7台新型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每台设备包括3大硬件: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专用可回收箱、智能垃圾分类平台,原理是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实现垃圾投放有源可溯。

  “每户人家都有一张卡。整个工作流程就是,通过扫码、选择分类,再进行投放。扫过二维码后,后台就有记录了,就能知道是哪户家庭在进行使用,然后给你统计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服务和商品。”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刷卡丢垃圾,每扔一次垃圾,就能赚到积分。

  刘莲群是下沙垃圾分类智能化第三方服务团队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她工作的地点就在朗诗国际街区。她的工作需要不厌其烦地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导和宣传。大部分居民已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她也会碰到不太配合的住户,“如果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分类,我就直接把垃圾袋从桶里拿出来,示范分类。次数多了,他们也会不好意思。”

  既防止“垃圾围城” 又让垃圾变资源

  如何既防止“垃圾围城”,又让垃圾变资源呢?答案就是循环经济,让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一车车的餐厨垃圾被送入处理厂后,通过7大处理系统和“餐厨垃圾预处理+中温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发电+资源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分离出生物柴油、沼气等可再生资源。这也意味着,曾经不起眼的餐厨垃圾将结束集中焚烧处理的“命运”,变废为宝重获“新生”——杭州萧山环城生物餐厨项目整个循环利用的过程,给检查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早在2013年,杭州就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去年,杭州共处理餐厨垃圾7.63万吨,日均处理209.09吨。

  树木成荫,芳草苍翠。如果不说这是生活垃圾焚烧场,人们会以为这里是休闲公园。检查组来到光大国际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运行项目现场。在监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呈现了垃圾焚烧的各个流程。负责人算了笔账: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总投资近30亿元,烟气排放优于欧盟2000标准,渗滤液能够“全回用,零排放”,预计每年可发电3亿度。今后这个项目将是开放式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工业旅游基地以及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市人大代表:抓好“民生小事”要有大思路

  生活垃圾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关键“民生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

  “要有好的顶层设计,也要有切实可行的路径。”市人大代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主任陆莹建议,要突出系统谋划,完善闭环运作,既要社区党建引领居民提高分类的自觉性,又要强化市容环卫等政府部门协作配合,配置合理的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才能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彻底、做到位。

  在市人大代表夏晶晶看来,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离不开宏观的政策法规约束,又离不开微观的心理行为促进。“我们不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在日本垃圾分类的内容纳入小学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形成观念,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变得和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市区县(市)政协联动助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袋上贴上“厨余”和“其他”两种二维码,每户居民还有自己的二维码,投放垃圾时,需要将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在垃圾房上刷一下,分类对了,才会开启对应的铁门。这是继杭州市在垃圾分类实名制、实户制等措施基础上,推出的垃圾“智慧分类”又一新举措。

  垃圾分类处理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2018年,市政协再一次把“城乡垃圾生活分类处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列入年度履职工作要点和民主监督重要内容。

  根据市政协印发的《关于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各民主监督组每轮监督至少视察监督一个社区(村庄)、召开一次监督座谈会、开展一项专门调研、汇总一套问题照片、提交一份建议,形成一份民主监督分报告,形成一份考核台账。目的是通过脚踏实地的调研、有的放矢的建言、持续不断的监督,为推进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推进“垃圾分类” 委员们在行动

  为评价我市农村垃圾分类的绩效,民进杭州市委会于2017年12月实地调研了杭州市区、建德(城镇)以及临安(农村)的垃圾分类和处置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绩效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关于持续推进我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这个内容的提案我持续提了3年,最近我得到亚组委的回复。亚运场馆的建设,在保证可能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用量比不应低于10%,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比不低于30%。”市政协委员王其对于她的提案回复表示非常满意。

  提案建言、调研助力,在委员们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市政协还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优势,组织委员积极参与集体监督,每月一次向市政协汇总反馈监督问题与建议,并以智慧履职平台为载体,聚集专家委员、专业人才、基层工作者参与到民主监督中,开展网络议政、收集反映问题。在此基础上,市政协还将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为题,开展民生提案办理“双月协商”,对相关提案进行集体督办,与政府领导面对面协商。

  监督工作常态化“垃圾分类”日志很详尽

  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队伍配备情况,农贸市场是否使用环保袋……上城区政协围绕助推“四个全域化”,细化“垃圾分类”民主监督部署主要内容,使监督更加具体化。

  下城区各街道政协委员灵活组建小分队、小团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开展明查暗访,并利用区政协APP实时情况汇总;滨江区政协根据委员居住地和工作地实际,划定委员监督网格,把发现的问题通过委员掌上履职平台第一时间进行反映。

  江干区政协把政协委员参加“百千万”集中蹲点调研、“周三访谈夜”活动与民主议事进社区、委员社区联络站(工作室)活动结合,深入垃圾分类一线,查问题找短板,促落实强监督。

  拱墅区和西湖区政协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民主监督列入全年工作重点,以镇街为监督对象,开展监督调研和服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部门和属地街道报送民主监督意见建议书,要求立查立改。

  萧山区和余杭区政协充分发挥界别组织优势,组织所属委员积极参与监督,每月汇总所属委员发现的问题、情况与建议,做到随查、随记、随拍、随传。

  富阳区政协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民主监督分工表,按照“垃圾分类”的体制机制、分类投放、源头减量、末端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5个方面细化监督。

  临安区政协、桐庐县政协和建德市政协综合运用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明查暗访、服务活动。淳安县政协在《淳安政协》简报上开设“城乡垃圾分类处理”专栏,编印情况专报,同时还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回头看。

  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区县(市)民主监督组和政协委员们的监督手段多元、常态、有效,在监督中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助推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如何防止“垃圾围城” 又让垃圾变资源

  答案就是循环经济,让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早在2013年,杭州就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去年,杭州共处理餐厨垃圾7.63万吨,日均处理209.09吨

  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总投资近30亿元,烟气排放优于欧盟2000标准,渗滤液能够“全回用,零排放”,预计每年可发电3亿度

  杭州萧山环城生物餐厨项目:通过7大处理系统和“餐厨垃圾预处理+中温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发电+资源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分离出生物柴油、沼气等可再生资源

  2022杭州亚运会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亚运场馆的建设,在保证可能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用量比不应低于10%,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比不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