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党员带头整治无物业老旧社区环境。
党员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居住在罗湖区翠竹街道翠竹社区东门北路2075、2081号大院的居民,几年前一直颇为头疼:作为无物业管理、无业委会的老旧住宅小区,10栋住宅楼、200多户居民需承受环境卫生差、治安状况差、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等诸多烦恼。
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翠竹给出的答案是把支部建强在小区上,把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攻坚克难上。2011年以来,翠竹社区居民第四党支部克服各种困难,组织领导小区的党员群众开展自治,解决各类问题,不断化解矛盾纠纷,一件件实事、好事赢得了民心。
今年上半年,翠竹开展“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党建品牌创建行动,出台了《翠竹街道党工委“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实施方案》和《“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工作计划制定指引》。
通过指导97个居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基层治理内容制定工作目标、任务、计划,翠竹让党支部成为组织和领导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居民和其他各类组织、自愿者等群体开展治理的中坚力量。
这是深圳翠竹街道党工委勇于创新的缩影。近年来,翠竹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构建基层党建、公共安全、城区治理、物业管理、社区网格“五位一体”的基层力量,提升辖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翠竹街道党工委首创的“向群众报告工作”、“开门办总结”、邀请群众代表为先进部门颁奖等“开放式”基层工作模式,更是受到辖区群众广泛好评,并得到上级部门肯定,街道工作连续几年在市、区的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今年,翠竹街道党工委被深圳市委授予2017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文/图:苏梓威 杨馥博 陈玲玲
1 探索基层治理模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街道样本
翠竹街道是深圳市罗湖区的一个老街区,面临的问题复杂:老旧小区多、老企业多、老居民多、困难户多。难题如何破解,压力又如何成为动力?
翠竹的思路是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指挥棒,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引领各类主体广泛参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2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工联动探访项目年终义工表彰会在翠竹街道民新社区召开。双工联动项目由社区党委牵头,民新社区居委会、民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协助共同发起,以“社工+义工”形式,在社区内针对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残障群体进行探访。
这样的活动在保证一定联动性的同时,还能够以“滚雪球”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一年来,共120户次的上门慰问使得探访对象真切感受到来自社区党委的关爱。翠竹是如何做到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翠竹街道党工委探索出“三下三上”的有效路径,同时通过“七位一体”系统推进。
所谓“三下”,指的是党员干部走下去、问需于民,突出问题导向、问计于民,管理重心下沉、多方共治。翠竹街道党工委建立驻点普遍联系群众机制,三年来,街道领导干部每周二带领团队下社区。同时,翠竹还连续三年开展“问题导向、主动作为”活动,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带领相关部门到11个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并充分调动志愿者、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处、网格员等各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去年6月,在翠竹街道翠达社区“党员代表进社区”活动中,有居民反映,百仕达一期与水贝供电局之间有一条长约500米的无名路,路两侧经常有人乱停车,还有3辆“僵尸车”在该路段“盘踞”了近3年,乱停乱开的车辆存在不安全因素。
接到反馈后,翠竹街道党工委立刻要求社区查明情况,翠达社区党委立即联系附近的物业公司等一同赴现场察看,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人大代表也就此形成议案。多方努力下,“僵尸车”被交警清运拖走,其他车辆也不再随意停放。社区党委及各居民党支部还联合开展调研,在全社区发放200份问卷,引导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参与社区建设。
统计结果显示,有94.5%的居民认为,社区能够有效为居民解决问题,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这一案例,就是翠竹街道党工委探索的“三下”路径的实践。
具体而言,“三上”是指吸纳群众意见、民主协商,跨时空联系群众、问政于民,以及开门办总结、问效于民。翠竹积极改进服务送达的方式和路径,民生实事项目、重大民生工程、惠民资金使用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确保群众知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贯穿始终。此外,翠竹街道每年都会召开年度述职暨群众评议会,邀请来自辖区的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为街道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评议。
“七位一体”的内容更丰富。通过质量党建工作、民生保障提升、安全生产强化、平安建设推进、党群共治协同、公共服务优化等体系及市容环境提升系统,翠竹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及党群融合度。翠竹街道党工委坚持“党领群建、共治共享”这一理念,其还从路径、体系、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出有翠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最终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街道样本。
2 排民忧、解民困
建立高效响应和快速反馈机制
明确了路径,构建了体系,翠竹街道党工委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不搪塞,通过建立高效响应和快速反馈机制,扎扎实实地排民忧、解民难,最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群众常态化新机制。
点滴改变就在辖区居民身边。在翠竹,如果市民发现身边有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只需拿起手机拍照,便可第一时间上传到“随手拍”平台。对于群众上传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街道党工委要求实时沟通、限时督办,规定工作人员必须15分钟内到达现场、1小时内解决问题。
翠竹街道党工委制定了系列工作机制:凡是能当场办的必须马上办结,凡是当天能办的必须当天办结,凡是有规定时限的必须在规定时限办结,凡是一时办不了的复杂事项,必须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限、责任、路径、方式、目标,绝不拖拉。
东门北路2075、2081的两个住宅区是老旧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小组作用越来越重要。除组长外,还有25名党员群众组成的成员队伍,小组甚至还下设了财务管理部、环境卫生部、公共设施维护部。经过几年实践,2075和2081大院管理小组的运作越来越规范,小区不仅卫生环境变好,治安问题也有了保障。
对一些群众反映多、急难险重的问题,党支部牵头办理,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上述老旧住宅小区的管理创新,是翠竹的实践之一。面对超出街道管理权限的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翠竹街道党工委亦充分发挥辖区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向市、区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翠竹人掉队”,是翠竹给辖区居民的承诺。
通过办美术作品展、现场动漫绘画、文艺表演、美食制作等“社区邻里节”活动,翠竹营造了大家庭的氛围;坚持为社区257名高龄、独居、空巢、慢性病及孤残老年人每天送10元青菜;动员辖区企业结对138户困难家庭进行帮扶,为辖区8084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辖区立体关爱帮扶实现全覆盖……
对于部分群众因病、残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特殊家庭,翠竹通过商会协调沟通,联系12家爱心珠宝企业对辖区18户困难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不但给予困难户一定的财物帮助,还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真正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翠竹马上就办、支部领办、代表督办、一站式办、送上门办、结对帮办……这些不是喊喊就能完成任务的口号,而是翠竹实打实努力和实践的方向。
现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不再是新鲜事,翠竹在稳步推进社情民意办理的沟通协调和督导跟进工作的同时,还把“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工作做细做实,最终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在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锋看来,翠竹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在“10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娱乐和出行只要10分钟都可以搞定;让上班族头疼的堵车问题也已解决;翠竹街道辖区内的水贝珠宝基地拥有近10万从业人员,全年产销值占全国珠宝市场份额50%以上……这些都让朱锋对翠竹充满自信。“在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翠竹人掉队,我们这么承诺,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说。
3 创新服务群众思路
群众有了话语权、监督权和裁判权
今年年初,一场年度述职述责述廉评议大会在翠竹大厦三楼会议室召开。与传统“闭门述职”不同的是,此次述职模式为开放式,这已经是翠竹街道坚持第四年办“开放式”述职述责述廉大会。
11个社区党委书记、2个股份公司董事长及9个部、办、中心负责人“轮番上阵”,逐一就2017年以来重点工作开展、廉洁守纪情况及2018年工作思路作报告。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们通过无记名的方式,对各社区党委及机关部、办、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投票、测评。
2014年以来,翠竹街道党工委奏响密切联系群众、深化服务群众的“三部曲”:坚持问需于民,把工作的“话语权”交给群众;坚持问政于民,把过程的“监督权”交给群众,坚持问效于民,把结果的“裁判权”交给群众,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据了解,翠竹把提高管党治党能力贯穿到基层党支部,明确社区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完善社区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形成全覆盖、全领域、全流程的从严治党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问题为导向,推进现代化法治化街区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完善居民小区治理架构,显著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聚党心、践初心、送服务。就在上个月,翠竹街道新村社区党委与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党委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知识,并为居民提供专家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专家们为居民科普健康知识,并解答居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健康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翠竹还成立了翠竹街道党工委“把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翠竹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翠竹将组织和领导小区居民自治建设、小区文明和谐建设以及开展小区文体活动。
具体而言,在法治化框架下,翠竹希望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凡事应当由小区居民自己决定的事,都应当让居民自己决定。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基层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观点
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锋: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关键在问题导向、
主动作为
作为老城区,翠竹面临的问题不少,“社区居民党支部由离退休党员和分散管理的上班族年轻党员组成,这些党支部的党员老的老,忙的忙,组织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在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锋看来,关键在于“问题导向,主动作为”。
2018年,翠竹街道加强党对街道的工作领导,下大力气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深化“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处”的物业小区“四位一体”模式,同时,进一步争取区机关物业办、城市更新局大力支持,采取转、租、改、置换物业等多种手段,努力解决还未达标社区的党群活动中心场地问题。
据朱锋介绍,翠竹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各项工作的指挥棒,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巩固困难群体帮扶长效机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加强环境、安全生产、治安综合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文明和谐美丽的街区。
在翠竹,党员也要发挥品牌效应。通过开展“学先进、争先进”活动,翠竹培养和帮助“两新”党员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核心、社会生活中的楷模,塑造共产党员的鲜明旗帜和品牌效应。同时,进一步深化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和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感召后进党员,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区管理水平和平安建设、服务群众的关键,千方百计推动城市更新项目。”朱锋表示,未来,在一些尚不具备旧改启动条件的老旧小区,翠竹还会适当增加民生微实事项目,改善基础设施陈旧、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
■数读翠竹党建
翠竹街道党工委2018年至今年共上门走访慰问群众46105户,其中驻点团队走访慰问群众4856户,占街道辖区居民总户数的95%,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周走访5户。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82个,全部得到解决。
2018年,翠竹街道党工委共排查出各类问题91个,全部分解到业务部门跟进落实。
出台《翠竹街道党工委“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实施方案》和《“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工作计划制定指引》。
指导97个居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基层治理内容制定工作目标、任务、计划,让党支部成为组织和领导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居民和其他各类组织、自愿者等群体开展治理的中坚力量。
落实“三会一课”,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辖区141个党组织上半年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31场次,支委会426场次,讲党课184场次。
(原标题:翠竹街道 把党支部建强在居民小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