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图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 梁臻 摄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新丝路起点,司法机关如何依法履职尽责,为外向型经济大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便捷的营商环境?3月7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浙江代表团驻地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占国说,浙江法院牢牢把握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谋划开放型经济司法保障蓝图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浙江省委作出的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李占国认为,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过程中,法治是重要保障,司法的作用不可或缺。全省法院要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进程中。

    2018年5月,浙江高院及时发布《关于为我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19条,从立案、审判、执行、司法服务等环节,全面提升涉外民商事、刑事、行政、海事海商、国际商事海事仲裁司法审查以及涉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在这份纲领性文件指导下,浙江法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审判机构,扩大管辖涉外商事案件的基层法院范围,为中外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保护。截至目前,浙江共有11家中级法院、1家海事法院、37家基层法院获得了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以中级法院为中心点、向基层法院辐射、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涉外商事审判格局。浙江还积极探索实施跨区域集中管辖,指定湖州市吴兴区等6家法院跨区域集中管辖部分一审涉外纠纷案件,便利外商就近参加诉讼。

    一年来,浙江法院在涉外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严格坚持国民待遇原则,既不以保护国家利益为名施行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也不因涉外案件的敏感性而给予外国当事人超越法律的特别待遇,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为浙江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市场和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品审判战略让外商吃上司法定心丸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浙江发展创新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大知产保护也成为浙江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迫切需求。”李占国说。

    浙江法院坚持严格保护的基本司法政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性作用,设立杭州、宁波两个知识产权法庭,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工作,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化程度,依法公正审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为境外市场主体在中国投资和贸易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全球知名动画形象“小猪佩奇”英国版权人起诉国内两家玩具公司侵权案,判决原告胜诉,体现了我国法院平等保护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

    这只是浙江实施精品审判战略的一个缩影。全省法院一贯注重发挥司法裁判的评价、指引和示范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德国拜耳公司起诉衢州一家公司的不正当竞争案中,因衢州人周某申请注册“拜耳新阳光”商标,在使用商标和企业名称时故意突出“拜耳”,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该案判决加强了欧盟企业在华投资信心,拜耳集团后来决定在上海追加10亿欧元投资。

    浙江法院还积极建立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侵权人侵权代价,加大知产损害赔偿力度。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法国达索公司计算机软件被侵权的案件中,法院根据原告申请,克服技术难关,及时对被诉企业工作场所内的计算机进行证据保全,并在查明事实和充分弥补权利人损害的基础上,全额支持达索公司510万元的诉请。浙江高院二审期间,诉争双方达成和解,被诉企业以此为契机进行公司软件正版化,以300万元的价格向达索公司购买正版软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创新发展涉外司法领域“枫桥经验”

    浙江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在涉外纠纷化解中,全省法院充分尊重涉外当事人根据本国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因素作出的自愿选择,支持中外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李占国说,司法是化解纠纷的重要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随着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法院也致力于创新发展涉外司法领域的“枫桥经验”,将依法支持仲裁和加强仲裁司法审查工作列入去年司法改革工作要点,在全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设置在线商事调解和商事仲裁服务模块,引导更多涉外民商事纠纷通过调解、仲裁途径解决。

    据了解,青田、文成等侨乡法院,吸收选聘在国外华人中具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华侨、华人作为“特邀海外调解员、联络员”等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构建“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的涉侨案件多元化解新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义乌作为世界最大小商品集散地,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常驻外国客商众多,义乌法院与当地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合作建立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去年,一名外商先后到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向45名市场经营户采购货物,迟迟未交付货款。义乌市人民法院受理后,委托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诉前引调,并特派一名资深法官参与调解工作,各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外商积极履行全部货款。从纠纷发生到化解仅1周时间。“人民调解到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在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的同时,也让外商与中国商户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