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管理精细,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质量优异……”连日来,湘西州永顺县、邵阳市绥宁县等多个县(市)学习考察团络绎不绝深入泸溪学习考察,对该县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经验纷纷点赞。
在国家深度贫困县的泸溪,近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略,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夯基石、补短板、促均衡,教育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全县3万名学生实现了“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重教决策,夯实优先发展之基
"我县农村小学都辅了塑胶跑道、建起了功能室……,泸溪县对教育的投入就是这样‘舍得’!”该县教体局局长谭子好介绍。
为加快教育脱贫,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力推动教育强县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提出教育脱贫15条刚性措施:推行定期议教制,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召开议教专题会2次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十三五期间,整合资金10亿元以上,推进教育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行涉校检查报备制度……
近三年,该县累计投入7.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校舍51所、城镇学校6所,新增学位9000多个。日前,全县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从402个减少到137个,今年将全部化解,全县11个乡镇中心以上学校10M宽带入网率达100%,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实现全覆盖。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该县坚持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县委连续14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深入教育现场办公,对教育做到了工作优先部署、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建设、经费优先保障。
暖心施策,激活立教兴教之源
“现在农村任教,比县城还好,除基本工资外,加上岗位津贴、农教补贴、绩效奖励等,一年收入8万多元。”6月18日,从教35年的浦市镇马王溪村小教师杨汉平高兴地说。
为优化教师队伍,2009年该县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依据偏远程度每人每月发放1400元、600元不等的津贴,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农村教师住房1500多套,使教师住有所居,让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
该县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由政府落实安家费,,每年从国家教育部免费直属师范高校和国家985、211类师范学校引进高学历人才进入高中学校任教,对新进教师实行定向招录、定点分配、定岗使用,每年将90%的新进教师分配到农村任教,3年不调动,五年先后补充教师597名。
该县每年开展一个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实施“五级联动”培训,在“国培计划项目县”考核评价中连年荣获“A类县”。
一系暖心政策,激发了教师正能量,更提升了获得感。2016年-2018年该县分别拿出330万、560万、670万奖励近600名教育功臣与重教单位。
“在泸溪,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是最幸福的职业了。”在该县二中任教6年的辽宁籍教师杨德尚如是说。
精准发力,书写教育脱贫奋进之笔
“妈妈,今天我们在学校吃了蛋糕,集体过了生日。”6月25日,该县武溪二小爱心之家内,四年级学生通过视频与在外父母对话。
在加快教育脱贫的路上,该县聚焦短板,精准发力。
该县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2016年以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1.5亿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6.1万人次,落实国家营养餐资金6508万元,惠及8.56万人次,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
全面推行“领导包乡镇、股室包学校、校领导包村包年级、教师包学生”的教育脱贫责任制,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15538册、“爱心之家”66个、农村学校少年宫22所。构建家庭—学校---部门---社会“四位一体”关爱网络,全县1.5多名留守儿童实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健康成长。
该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加强学生就业跟踪服务指导,先后向各方企业输送毕业生2000多人,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对口满意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人平月工资达4000元以上。
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近三年,完成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2万多人次,带动农民创收1.6亿元,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良好效果。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能读书到就好业。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省教育强县”等荣誉600多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教育发展了,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人才支撑,精准脱贫摘帽才有可持续动力。”采访中,该县县委书记杜晓勇说。(向民贵 张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