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自创刊到现在,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财经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方向,以繁荣我国财经科学为研究己任,不断求索,从改革大潮中一点萌动的亮光,成长为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一颗璀璨的星辰。

《财经问题研究》从初创到成长、壮大,既蕴含了厚重、深沉的感触,更饱含着生机勃勃的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财经问题研究》30多年的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的窗口。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中国经济研究的基本面貌、理论研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动,以及经济学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等。在创办初期,《财经问题研究》迅速聚集了学术界众多精英,以厚重的篇幅、开放的视野、鲜明的特色,聚焦经济改革的热点、难点,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前路和步伐、推动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代表性刊物。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许涤新以及薛暮桥、骆耕漠、刘国光等老一辈经济学家都曾为本刊著文,阐述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辨与潮流。本刊还先后刊发了林毅夫、钱颖一、樊纲、李扬、吕政、金碚、裴长洪、胡鞍钢、周小川、宋光茂、周天勇、邓子基、贾康等著名经济学家的文章,记录了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探索的最新成果,也见证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崛起的整个历程。

30多年的历史跨越,《财经问题研究》始终坚持办刊宗旨,密切联系学界同仁,为促进财经科学学术交流、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和提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998年,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经济研究》编辑部、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系联合举办“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2005年,本刊与《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邀约著名经济学家朱玲、张维迎、白重恩等参加此次论坛并做了重要演讲,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青年学者分专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从创刊开始,《财经问题研究》还非常注重与国际财经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外部分知名院校建立经常性学术联系。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日俱增,《财经问题研究》面向海外发行,引起国外财经学界的关注。

30多年的风雨历程,《财经问题研究》始终保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前瞻性的风格,致力于财经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本刊牢牢把握经济学的理论“硬核”(拉卡托斯著《科学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8页),始终围绕社会实践问题,推动经济学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根据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的需要,先后设置了“调查报告”、“学习笔记”、“学术讨论”、“学术动态”、“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城市经济”、“企业管理”、“博士论坛”、“经济思想史”、“农业经济”、“金融与投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组织”、“公共管理”、 “财政与税收”、“会计与统计”等栏目,覆盖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和提高。

科学认识世界,专业表达观点。近代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专业主义的兴起。专业主义与大学制度相结合,导致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后果:一是理论研究的学科化,“每一个学科都试图对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界定,尤其是要说明它与那些在社会现实研究方面内容最接近的学科之间究竟有何分别”(沃勒坦斯等著《开放社会科学》,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二是教育体系的专业化,即通过认知和技术的专门培训,大学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和推进社会分工的根本趋势。因此,经济学研究与财经学科的发展一体两面,二者须臾不可分割。《财经问题研究》在致力于提升经济学研究水平的同时,坚持为本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围绕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等优势学科,服从本校学科建设的大局要求,积极组织和征集本校优秀稿件,推动本校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东北财经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0多年耕耘开拓,《财经问题研究》始终坚持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导向性和权威性,遵循和执行国际编辑惯例与标准,陆续刊发了一大批有见地、有深度、观点新、品位高的新人新作,带动了一大批年轻学者脱颖而出,为我国经济学界的中坚力量提供良好契机。王国维评论李白的词时写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王国维著:《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这也正是本刊坚持严谨、客观、公正的选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准则和写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刊发表的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分别达到59篇、186篇、610篇,被《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经济学文摘》等报刊转摘多篇论文,许多文章的建议被政府部门或实际工作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其中,中青年作者占绝大部分,这些论文瞄准了财经科学发展的前沿,把握社会进步的脉搏,具有新观点、新思维、新内容,促进了我国经济学界的学术传承和创新发展,也提升本刊的学术地位。在连续多年被有关部门评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的同时,1999年,《财经问题研究》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学报”。2001年11月,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称号。2002年8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4年,《财经问题研究》的“理论研究”栏目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获“首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财经问题研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理论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8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研究报告》(2009-2010)中,《财经问题研究》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09年,获“第三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承办的评优活动中,《财经问题研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2010)。2010年,“理论研究”栏目获得辽宁省优秀编辑作品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财经问题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理论研究”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回顾《财经问题研究》30多年的历史,我们抚今追昔,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走向未来。回首过往,《财经问题研究》与中国经济一同起飞成长壮大;放眼未来,我们承接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播的使命更加高远。我们将满怀对我国财经科学发展的期盼和憧憬,以传播知识、办刊育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本刊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博学济世”的学术服务社会理想。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

第一,   继续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打,善尽大学期刊的职分、责任和功能。

第二,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办刊的原则,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刊物质量。我们不敢承诺“字字珠玑、篇篇美玉”,但整体一定是经得起推敲打磨的璞玉。

第三,继续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影响,推进国内外经济学研究的交流合作,让作者、读者和编者一起打造《财经问题研究》的品牌形象,让她成为国际知名财经刊物。

第四,继续发挥好人才智力资源。我们学校在学术上有深厚积累,我们有强大的编委、匿名评审专家队伍,有年轻化、学者化的编辑团队,也有信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本刊办成高品位、有创新的全国一流的财经名刊。

                                                                                    2010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