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年轻人打开最高科技奖的“正确姿势”

  □本报特约评论员 武中齐

  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刘永坦、钱七虎摘取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在为专家们喝彩的同时,人们悄然发现,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此次奖金额度上调60%达到了800万元,全部交由获奖人自由支配;比如通过全面放开专家学者提名和取消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的方式让更多项目入围竞争奖项等。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我们能窥探到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决心。

  对科技的追求和向往,一直都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变化的价值指向——强化对科技的肯定,对科学家的肯定。

  在新媒体终端上,有关“科技新闻受青少年关注度较低”的讨论层出不穷,许多网民将矛头一致指向了现在娱乐业的发达——“他们得到这800万一辈子,明星只需几天吧!”在知乎上,问题“如何看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而某些明星片酬动辄千万上亿?”已经收获过万浏览量。伴随着娱乐产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00后”也长大成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被“水军”注满的社交网络、大量娱乐八卦的“热搜榜单”,加上算法推荐,年轻用户的阅读口味似乎逐渐凝固在这些泛娱乐化的新闻上了。

  不论是此前引起热议的“95后秒辞”,还是关于年轻一代就业意向的调查中,“成为明星”已经是很大比重的选项,都表现出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已经远远和过去大有不同。“孰好孰坏”的价值判断也是许多意见领袖喜欢议论的话题。

  那么,科学家与明星是否可以放在同一个比较的维度呢?事实上,二者本就不在一个场域,科学家不需要成为“明星”,而且让科学家整日暴露在媒体上也并不现实。“明星”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媒介和流量,因此二者各自的生长空间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800万”的科技奖附加的价值体系是“褒奖”,而丰厚的明星报酬则体现的是市场经济对明星劳动的买卖关系,二者并不在一个“坐标系”中,简单用数字做绝对比较没有意义。

  把800万的奖金和明星报酬相比,更像是营销账号在互联网浩若烟海的信息中“出线”的方式。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布“引战言论”;在制造话题的背后,依然是“娱乐至死”的取向在驱动。

  越激烈,离真相就越远。在这种不休的争论之后,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深入了解,反而被很多人遗忘了。所以,放开无谓的比较,热爱科学,尊重人才,才是我们了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正确姿势”。(作者系山东大学新闻学院学生)

原标题:年轻人打开最高科技奖的“正确姿势”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