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国68家信托公司均已发布2018年年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去通道、破刚兑、去资金池使得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收到较大的冲击,资产规模大幅缩水。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滑,其中超六成信托公司净利润下降。
与此同时,从通道业务向回归信托本源、加强主动管理逐步转型,2018年35家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稳步增长,21家集合信托规模所占比重超过50%。不过,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的规模仍然较小,仍不足以对冲传统业务规模的收缩。
2019年,包括信托业在内的金融行业将继续面临强监管政策,去通道、降杠杆、打破刚性兑付等将逐步落实。如何寻求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点,已成为信托公司迫切的问题。
6成业绩下滑
记者统计发现,68家信托公司中,2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42家净利润呈现负增长,即超过6成信托公司在2018年盈利下滑。
其中,约有20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0%,和前几年规模业绩双双爆发式增长形成了鲜明落差。而净利润下滑超过50%的包括中粮信托、中江信托、华融信托等。
占据净利润榜单前三甲的仍是传统劲旅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及重庆信托。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2018年度,中信信托净利润为33.59亿元,同比下降6%;平安信托净利润为31.74亿元,同比下降18.75%;重庆信托净利润为28.06亿元,同比下降15.24%。
2018年度新进净利润前十榜单的两家机构是江苏信托和中航信托,分别以18.57亿元和18.48亿元的净利润占据第7名和第8名。
从收入结构来看,上述两家公司贡献较大的都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江苏信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07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为47.19%,同比增长10.52%;投资收益为11.78亿元,占比50.25%,同比增长18.46%。中航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收入29.30亿元,占比82.42%,同比增长10.9%;投资收益5.6亿元,占比15.90%,同比增长86.7%。
此外,在行业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记者注意到,光大信托业绩逆势迅猛增长。其201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速为87.43%;实现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速为112.04%。不过,光大信托近期两款产品深陷争议,被指涉嫌违规资金池信托且在资管新规过渡期规模逆势增长。
此外,营业收入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建信信托、重庆信托,分别实现营收为58.74亿元、56.38亿元、49.78亿元、45.35亿元、36.92亿元。其中,建信信托以126.86%营收增速由2017年的11名进入前五。
2018年4月资管新规下发,信托业人士在2018年中时普遍预言2018年对信托公司而言将是业绩面临极大挑战的一年。可见,所言非虚,强监管下的信托公司业绩普遍承压。
普益标准信托研究员龙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头部信托公司在资本实力、主动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总体发展平稳,而过度依赖通道业务的中小信托公司受到冲击,与头部公司差距进一步拉大,行业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成规模花落前十家信托
记者注意到,2018年集合信托占比稳步上升,单一信托持续下降。
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看,信托分为单一类资金信托、集合类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类信托。就目前来看,单一资金业务基本上都是通道类业务。可见,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已成为行业共识。
68家信托公司中,至少有35家信托公司集合信托比重较2017年上升,同时,21家信托公司集合信托所占比重超过50%。其中,杭工商信托以93.25%居首,重庆信托、民生信托分别以73.79%、73.43%的成绩紧随其后。
“集合信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托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资金募集能力、集中度管理能力。”龙燕告诉记者,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提升已经有较长时间,从2010年二季度占比12%稳步上升到2018年四季度的40.12%,行业共识没有变化。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前,但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在50%以上。2018年,信托业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更为明显。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9.11万亿元,占比40.12%,同比上升2.38%;单一信托规模9.84万亿元,占比43.33%,同比下降2.4%。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此前分析称,单一信托占比平稳下降,体现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占比平稳上升,一升一降的稳速显示了信托业取得的“提质”进展。
据了解,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新增非主动管理类产品的数量占比不断下降。2018年四季度的新增单一信托的占比已经低于集合信托和财产信托占比。
记者统计相关年报数据发现,68家信托公司中,2018年集合信托资产规模前十的信托公司,其合计规模为3.83万亿元,约占总规模的四成。
传统业务缩减
事实上,信托公司谋求主动管理转型,离不开各项创新业务的布局和发展。
记者梳理年报发现,信托公司报告中提及较多的创新业务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股权投资、传统业务升级、国际化等。
为了业务转型创新,近年来,不少信托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做出调整,在各地设立财富中心,招兵买马招聘技术、销售人员等。据记者了解,截止到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均已成立财富中心,约20家信托公司推出家族信托办公室。
以家族信托为例,随着中国家族财富的不断累积,社会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持续上涨,越来越多信托公司均瞄准家族信托市场。截至2018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有33家开展家族信托业务,信息明确披露的15家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业务规模达838.57亿元。
据了解,部分信托公司家族信托业务已过百亿元或超过50亿元。比如,中信信托披露称,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业务领跑行业,受托资产规模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不过,多位信托业内人士此前向记者表示,家族信托的盈利空间和规模挂钩,大部分公司目前仍很难实现盈利。事实上,除行业头部公司之外,大部分信托公司创新业务的规模都还很小。
“目前信托公司转型的一些创新业务,无论是存量业务规模还是增量规模都还比较小,不足以对冲传统业务规模的收缩。”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信托公司的转型阵痛期,业绩可能还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整体来看,目前除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盈利方面表现较好以外,其他创新业务都仍处于培育阶段,还达不到规模化,也很难实现突出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