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感受香达镇的“红旗渠”精神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中铁二局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玉树重建党旗红,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

  青海新闻网讯 走在曾经年轻时奋战过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镇“红旗渠”遗址,八旬高龄的老党员、老民兵连长邦·陈江,感慨万千,一股壮志未决的情感油然而生。

  亲历了青土村创建玉树州第一个农村牧区党支部、培养出玉树州第一个农牧民党员、建立玉树州第一个农牧民奶牛合作社等历史过程,并且邦·陈江还带领民兵连队积极参与了“红旗水渠”的修建。

  1964年,那是一个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十分匮乏的年代,玉树州第一个农村牧区党支部——青土村党支部,带领党员、民兵、群众一镐一锨完成了“红旗渠”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青土村耕地缺水低产的问题,实现了粮食丰收,产量大幅度提高,造福了那个时代缺衣少粮的群众们。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当时为了激发参与施工的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红旗渠’施工沿线插满了鲜艳的红旗,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手上的水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没有一个人喊累。”回忆起当时修建“红旗渠”的情景,邦·陈江老人激动不已。

  历时三个春秋,这项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水渠修建完成,在通水的那一刻,所有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也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青土村最早建立党支部,变劣田为良田的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一个青土村人心中。

  “现在的青土村已经不那么迫切需要这条水渠了,洋气的小轿车,便行的摩托车,坚实的水泥路,打开水龙头都是‘白花花’的自来水……这一切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党是个伟大的党,是个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党!”邦·陈江感慨道。

  “野果子”变身“金果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图为青海省湟中县华科村村民马宗清在诺木洪农场种植的枸杞喜获丰收。

  青海新闻网讯 十几年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瀚海戈壁上的都兰县宗加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镇。随着我省“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生态发展战略越走越实、越走越稳,宗加镇手托红黑枸杞两枚“棋子”,产业风生水起,“诺木洪枸杞”的品牌,使宗加镇的每一寸土地越来越有“含金量”。

  说起种植枸杞带来的甜头,宗加镇诺木洪村张启发一家人最有发言权。

  张启发家中有0.66公顷的土地,2010年以前将土地流转出去,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的租金,夫妻俩就靠在外打工维持生计,2010年枸杞种植进入到农户的视野中,在诸多人还处在观望状态时候,张启发果断收回自家0.66公顷的土地,开启了枸杞种植之路。

  第一年张启发夫妻俩没经验,枸杞质量和产量不高,年底一算账没赔钱也没有赚钱,这让张启发的妻子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但是张启发想的却是,没赚钱是因为我们没种好,明年一定要种得更好,所以顶着妻子的压力,张启发拿出了“老本”接着种。

  吃过亏的张启发在2011年专门去学习枸杞种植的技术,这一年张启发赚到了第一桶金,2015年的时候,张启发家的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67公顷。

  2016年枸杞市场开始慢慢饱和,不少农户选择了放弃,但是张启发没有。张启发通过上网了解更多信息,将自己的老品种更换成了颗粒更大、产量更高的07号和09号枸杞。

  今年枸杞市场持续走低,记者问起是不是会选择放弃的时候,张启发说,枸杞市场不景气了,但是枸杞深加工却越来越受欢迎,明年我自己种了,自己加工,加工好了再买。

  感受文化的洗礼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青海新闻网讯 冬日的古城西宁,万里无云。青海省博物馆是一个占地面积为170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以她恢宏的气势坐落于西宁市新宁广场东侧。博物馆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绿瓦红墙更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成为了广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省博物馆从2008年开始免费开放,常设展览有“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藏传佛教艺术展”等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青海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每年博物馆都会引进3到5个临时展览,像‘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展’及即将开始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余玉龙说,“到了旅游旺季,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的参观人数达到了5000到6000人次,而今年前来参观的人数已经突破了往年的最高值30万人次,为了让参观者更深入的了解青海历史文化,参观者可以提前电话或者网上预约讲解员。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我们也相应地增加了休息区,免费为参观者提供饮水、药品等。”

  走进展馆,这里陈列着一件件不同阶段的珍贵文物,一件件画着各式纹路的彩陶、一尊尊鎏金佛像和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唐卡无不彰显着民族特色,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静谧地展示着无法比拟的文化底蕴。

  市民李显彦正在兴致勃勃地观赏着陈列的陶器,他说:“要了解自己的城市就要从它的文化开始,现在我们去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都不要钱,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了解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科技呢。”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程,到目前全省50个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3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三江源头的“生命保卫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高海拔地区野战条件下孕妇急性化脓阑尾炎穿孔手术。

  青海新闻网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改革开放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独有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始建于1951年,是玉树州建政后建立的第一所医院。最初是由7个医生和12名护士,在9间干打垒平房中,建立了病房室、诊室和办公室。

  “当时我是北京鼓楼医院的护理,为支援去了青海玉树,我们的主要器械有几个听诊器、有几只体温表,当时我做护理工作。”今年已经64岁的原玉树州医院护理吴咏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我们把北京鼓楼医院的所有医疗设施全部带到医院去了,而且还给他们带了全方位的医院建设的规章制度,在玉树,同事平常告诉我们怎么说(藏语),比如说腿圈起来叫(弓巴呀冈)……”

  一点一点每天在学习藏语,一边工作一边在学习医学,玉树州人民医院为全州各族群众及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等毗邻地区广大群众提供着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肩负着为人民治病疗伤、除患去疾的重任。

  如今,吴咏呁再次回到玉树,眼前的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让她是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建立的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大提高了新生儿存活率,三胞胎的存活和健康成长是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功不可没的成绩。住院50余天未发生口腔皮肤损伤及褥疮的出现,三(胞胎)患儿逐渐恢复健康顺利出院,创造了医院史上五个第一。

  “现在玉树的农牧民群众都可以达到小病不出玉树、大病都不用出玉树的目的,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包括一些大病都能得到最基本的救治,让每一位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刘云军介绍说。 

  幸福牧民的草原盛典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牧民参加草原运动会马术比赛。

  青海新闻网讯 每年春季,万物复苏之时,玉树藏族自治州巴塘草原上生机勃勃、祥和快乐,伴着悠扬的山歌、踏着欢快的步伐,来自全州各地的牧民们迎来自己的传统体育运动会。

  运动会的赛事也与牧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男女拔河、男女抱沙袋、男子马鞍舔酸奶、男子“大象拔河”及男女趣味混合接力赛。在赛事活动中赛马项目格外的精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参赛队员,各个英姿勃发,你追我赶,纵情驰骋在美丽的草原上。

  家住玉树市巴塘乡下巴塘村的牧民土丁求培已经参加过许多次赛马活动,他说起举办的赛马运动会,总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藏族日常生活中,马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如放牧、远行都要骑上自己心爱的马。爱马是藏族人的天性,赛马更是藏族人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土丁求培说。

  运动会上看着马与牧民衔接流畅,踏着欢快的节奏,个个都是马背上的英雄,骑手策马扬鞭,骑马捡哈达、在马背上倒立等特技表演令人叫绝……运动场里回响着欢快的马蹄声,耳闻目睹其风采令人沉醉。

  如今,在草原上牧民运动会每年都在举行,不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通过运动会,牧民们面对面交流,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畅叙幸福生活,表现了新时代牧民的良好形象,营造一个“山水美、牛羊美、心灵美”的新玉树形象。

  土丁求培说:“如今,牧民们富了,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不仅活跃了草原牧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大大凝聚了人心。”

  近年来,生活逐渐富裕后的牧民用健康的体育运动融入生活、赞美生活,使玉树这座城市更具魅力。 

  幼儿园里“大练兵”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青海入选图片背后的故事

  青海省德令哈市在幼儿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青海新闻网讯 “全员撤离完毕!”花1小时05分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幼儿园的497名学生、61名教师完成了一次“大练兵”。小班的学生临近一楼,从一楼由各班主任带领撤离,中班和大班分别从二楼和三楼有序进行撤离。按照预定的规划路线,防止了第二次踩踏事故的发生,这样的防震减灾演练该幼儿园每个月都举办一次。

  “演练的时候当儿戏,发生灾害的时候就要吃亏。”负责安全工作的许新河认真地说。

  “2013年6月份,我们尝试在德令哈市的幼儿园中第一次举办地震紧急演练,演练当日就有许多家长来报名,参与防震减灾的活动中,虽然当时不免有些紧张、仓促,但让许多师生和家长提高了灾害的防范意识。”德令哈市幼儿园院长王永红介绍幼儿园筹备演练时的情况。

  这些年来,德令哈市幼儿园加强了对于当地适龄幼儿的社会风险防控教育教学内容,并把这项内容纳入到了园里的教学计划,每位老师和安全员都要进行全程的记录和纳入“一对一”的责任体系当中,确保演练不流于形式。

  走到幼儿园的楼上,我们看到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到正在模拟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玩耍,有扮演成交警指挥交通的,有开着小车走在马路上的,也有顺着斑马线穿过公路的……

  原来这堂课程也是幼儿园的加强社会灾害风险防控教学中的一部分,由于幼儿教学阶段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为了给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园以场景互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让孩子们从体验中潜移默化收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