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金融舆情:“灰犀牛”频遭喊打金融风险再引关注

一. 金融舆情综述

今年的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亮眼成绩引发各界关注,但经济繁荣发展背后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同样引人担忧。党媒近期频繁发声,强调防范金融风险。7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认为当前既应防范“黑天鹅”、也应警惕“灰犀牛”,并对灰犀牛做出了五点解读,高杠杆便是其一。8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去杠杆需要理性和韧劲》,提出去杠杆并非不要杠杆。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莫把工具当目的》,点名乐视、万达、四大行,劝诫企业降低杠杆、减少借贷、实现稳健发展。一时间,“防风险”“去杠杆”“灰犀牛”成为学界业界热议词汇,中央政府对金融风险前瞻性的认识引发舆论探讨。

二、热点解析

1.行业喊打“灰犀牛”,金融风险再引关注

面对金融风险,谨慎永远不多余。“灰犀牛”这一概念在7月16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后很快走热,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上半年经济形势答记者问再次重点提到,折射出中国政府在金融工作上的前瞻性。

“灰犀牛”比喻那些大而长期存在却被人们忽视的金融风险。媒体和专家学者对目前中国金融领域存在多少“灰犀牛”有不同解读,中国政府财经部门提出的五只“灰犀牛”分别是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基本上涵盖了当下中国金融业急需解决的几大任务。

总的来看,各大主流媒体对中国金融“灰犀牛”的讨论持认真严谨态度,面对上半年经济发展答卷,对下半年发展有着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思考。《人民日报》提到,2017年是国际观察家眼中“灰犀牛”潜伏的一年,该报通过剖析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指出,中国经济通过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实现强劲发展,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韧性”、“中国动力”,改革增强转型动力,补齐发展短板,化解潜在风险,进而凝聚前进信心,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保持乐观。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探究“灰犀牛”背后的根源,寻找解决之道。《新京报》指出,杜绝“灰犀牛”的根本之法是揪出“灰犀牛之母”,同时指出“只要GDP,不要民众福利”的发展理念恰是“灰犀牛之母”,非真正的“发展”。当下中国已经认识到“发展”远非简单粗暴的GDP增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技术进步、环境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国民整体素质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高更是发展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体现,就此,主流媒体表现出的理性认识和积极引导值得肯定。

在各界纷纷喊打“灰犀牛”的同时,也有媒体和专家警惕概念泛化随之而来的盲目套用问题。《新京报》指出,面对如何应对中国金融改革等问题,应在扎实调研和理性思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务实解决方案,而非盲目套用“灰犀牛”等概念简单定论,同样值得关注。

居安思危是中国智慧的精髓,“灰犀牛”这一概念虽是“舶来品”,但其意义在于风险警示,与我国传统思想不谋而合。有金融的地方就有风险,风险池中难免“灰犀牛”出没,然而“灰犀牛”并不是一日养成,放眼数次全球金融危机,都是无视“灰犀牛”任其肆意膨胀最终崩溃的恶果。在逐利的金融市场,做好监管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证,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灰犀牛”一词,同时提出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去杠杆,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等等,表现出对风险的谨慎和警惕态度。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可见中央对“灰犀牛”的严格监管和控制的决心和力度。“灰犀牛”难以消灭,但是有效的监管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成为金融规范稳妥运行的警钟,警钟长鸣,方能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2. 人民日报评“莫把工具当目的” 劝诫企业去杠杆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紧锣密鼓“去杠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在刚刚过去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防风险”、“经济去杠杆”成为会议释放的一大信号。8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莫把工具当目的》,评析当前乐视临阵换帅、万达高调甩卖、四大行独孤求败均反映出依靠“高杠杆、高贷款”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返,当前我国经济稳健增长迫切需要积极有效去杠杆,解决资金空转,遏制资产泡沫,扭转脱实向虚,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党媒的劝诫引发舆论关注,中国网、《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解读,且聚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去杠杆和去杠杆的重要意义上。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网民也积极参与讨论,对党媒谏言持支持态度。

对于如何去杠杆,媒体分析称必须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比例,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因为监管挤泡沫,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实体经济始终依赖高杠杆来驱动,那么监管收紧只会使得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加大“创新”,闪展腾挪规避监管,最终不利于消弭系统性风险。

对于金融去杠杆的意义,主流媒体评析称金融去杠杆是保障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抓手,金融去杠杆的核心目的是化解资金空转带来的金融风险,有利于为实体经济的长效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但另有媒体持审慎态度,称金融去杠杆是在实体经济复苏乏力条件下的一个“无奈之举”,而非最优结果,长期来看,唯有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才能使金融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而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进而实现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微博网民对《人民日报》言论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唯有杠杆降低了,行业的发展环境才能顺利改善” 、“中国绝对不能走西方玩金融、耍金融的虚拟把戏,我们一定要坚持金融为实业实体服务的根本原则”、“过去十多年那种靠着持续高贷款融资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被认可了”。

党媒近期多次刊文提及“去杠杆”,赞同去杠杆需要理性和韧劲,肯定短期阵痛之后便是新生。此次点名批评劝诫,更说明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去杠杆将是企业日后必须面临的新常态。

(责编:王堃、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