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告会第三场报告会举办
根据省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活动安排,9月4日下午,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三场报告会在济南举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公管办主任关兆泉同志作了题为《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报告。
本次报告会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共同主办。省直机关干部职工代表、驻济高校师生代表、济南市干部职工代表等共约560人参加报告会。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下步工作打算。特别是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重点工作的介绍,让大家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新旧动能转换全局性、关键性难题的把握更加准确。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告会以“勇立潮头 走在前列”为主题,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建设海洋强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平安山东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作10场报告。
以下为第三场报告内容节选: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改革开放成就山东辉煌,新旧动能转换具备坚实基础。
从经济发展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迈上7万亿元台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三位(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225.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72678.2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6.1%提高到2017年的8.7%)。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98.5亿元,为1978年的95倍(1978年仅为6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790美元,为1978年的57倍,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改革开放看,活力动力大幅增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出台了133个改革文件,逐步建立主要领域改革框架,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基层探索形成的改革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全省各类市场主体806.8万户,是1980年的31.4倍。外商投资企业从1980年的仅有1户发展到目前的2.95万户,累计吸引2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13个。从生态文明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持续改善,2017年全省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45.9天。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持续改善,分别连续九次和七次获得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从社会民生看,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91元、115元分别提高到36789元和15118元,城乡收入比由3.4:1缩小到2.43: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5岁,位居全国第7位,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最典型的是减贫事业,387.6万省定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7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60万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迁建工作全面启动)。
改革开放的成就令人鼓舞,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途中,山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一是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转不行”。二是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转慢了不行”。三是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转不好不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以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度和胆识气魄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要义
站在新起点上,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落实好中央对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的决定,努力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今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展开。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动能转换模式,科学设定总体目标,优化空间发展布局;聚焦“十强”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三大支撑”,打造一流保障环境;培育“三大动力”,打造转换核心引擎;加强“四大统筹”,打造协同发展机制。
(一)一三五十,设定动能转换总体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是家义书记在年初动员大会上提出的简明、务实、形象的目标。具体到方案规划中,分为三个阶段:力争到2020年,试验区在化解过剩、培育“四新”等方面初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路径模式,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旧动能转换经验;到2022年,动能转换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28年,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
(二)三核多点,优化动能转换空间布局
国家确定综试区的范围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市全域和其他14市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政策红利涵盖全省各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全面推进与集中集约相协调原则,加快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
(三)十强产业,提升动能转换产业体系
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支撑,也是检验动能转换成效的试金石。家义书记到山东以后,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做优做强“十强”产业。“十强”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涉及山东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发展“十强”产业,要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重点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去”,就是充分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决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动能转换拓展空间。“增”,就是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倍增,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壮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把山东打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提”,就是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改行动计划,提升发展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把传统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山东产品向山东品牌升级。力争到2022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左右。
(四)三大支撑,营造动能转换一流环境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强化“放管服”、人才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支撑,最大程度培育集聚关键要素,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一流保障环境。
(五)三大动力,打造动能转换核心引擎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市场主体机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一手抓土地、电力、油气、矿产、电信等传统要素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成长壮大;创新财税体制改革,对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在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方面予以支持;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健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机制。以五大体制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活力,力促山东经济实现“大象跳舞”。坚持创新引领,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坚持扩大开放,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效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四大统筹,强化动能转换整体合力
系统谋划推进区域、城乡、陆海和减排节能统筹发展,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系统谋划,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势头良好
半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四新四化”,大力发展“十强”产业,努力强化“三大支撑”,着力完善协调推进体系,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全面起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十强”产业起势强劲。二是“四新经济”快速成长。三是创新要素加快汇聚。
四、以改革开放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山东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曾经的辉煌成就,得益于领改革开放之先,要把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目标任务落实好,仍然要紧紧依靠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我们举全省之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以再领改革风气之先、再立开放波澜潮头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一)必须要有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精神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到底如何解放思想?至少有三点是管根本的。
第一,要有冲破藩篱的勇气。在改革进程中,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关键要敢突破体制机制、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难题、推进工作、服务群众。
第二,要有勇于容错的魄力。干事创业没有100%成功的,必须有人担当,必须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的大机制、担当的大环境,该宽容的宽容,该撑腰的撑腰,用这种导向激励大家“创闯冒试”。
第三,要有“舍得”智慧。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省份不算“小账”算“大帐”的“舍得”智慧,要真舍得投入,真舍得给政策,不光政府要舍得,企业也要舍得。首先,政府要大气。比如,广州琶洲舍得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地块发展高质量的产业。琶洲是全市寸土寸金的核心区,放在我们这里可能早开发房地产了,仅卖地就能赚1000亿。但是他们用来做互联网科技创新,已经吸引了阿里、腾讯、小米等130多家骨干企业入驻发展,不到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项目投资达到750亿元,崛起为广东的“硅谷”。再如,深圳规定在地铁口、公交枢纽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得建商品房,主要搞人才房,配套生活设施,给创新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企业也要舍得。华为集团在研发投入不惜血本,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897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7%,占华为销售收入的14.9%,平均一个小时投入1024万元。高投入带来了快发展,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达6036亿元,在年度全球500强名单中排名83位。
(二)必须要有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今年6月视察山东时,指出了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阿喀琉斯之踵”的问题,指示我们“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山东省如何更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第一,要搭建一流的创新平台。平台是创新的“土壤”,通过搭建平台,集聚资源、服务企业、提升价值,是现代经济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鲜明特征,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树立“大平台、大集聚、大创新”意识,以开放、激励的创新机制服务企业创新,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甘做推动自主创新的“红娘”,目前,已经成功打造了40个研究所,其中15个是世界一流的团队,转化了1000多项成果,带动了400多家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杭州未来科技城紧紧依靠和深挖阿里与浙大两座“金矿”,建设创新小镇、梦想小镇、之江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等创新平台,仅梦想小镇就引进孵化平台57家、互联网创业项目1416个、创业人才1.3万多人,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创业高地。
第二,要汇聚一流的人才。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战略资源。习总书记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山东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有这种将“天下英才尽入囊中”的气魄和胸怀,只有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招才引智纳贤,才能为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浙江省出台人才新政25条,面向国际顶尖人才、产业支撑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三类人才,提供“房子、车子、票子”的一揽子优惠政策,近年来累计引进“企业千人”和“外专千人”连续5年全国第一。广州开发区对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采取一事一议,量身订制政策,最高资助10亿元,支持力度全国范围最大。
(三)必须要有开放崛起、抢占高地的气魄
第一,要提升园区这个“主阵地”的发展质量。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走“产业集群挑商选资”的路子,重点引进占据产业核心地位的旗舰项目,吸引上下游延伸配套紧密的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了高端企业集聚、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采用政府背景下的公司化运作,用专业化的队伍承担对外产业链招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等功能。
第二,要大力培育外向型、总部型经济。先进省份都在打造高端集聚区、培育国际企业和总部型经济上下了大功夫。比如,浙江省一手抓“走出去”,积极推动企业全球布局,800余万浙商遍布世界142个国家和地区;一手抓“引回来”,通过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引导浙商回归本土二次创业,带来了全球资源、全球技术、全球经验,近五年浙商回归到位资金突破1.2万亿,为浙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定位打造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务枢纽、总部中心、金融中心,汇聚了全广州70%的金融机构和超过100家总部型企业,建成区每平方公里GDP接近250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华南多个省份。从山东省看,济青烟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三个核心,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高水平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施好儒商回归工程,在做强总部型经济、培育国际化企业上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强化新旧动能转换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要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开放优势和国家战略优势,应该抓住用好,在担当作为中彰显优势,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发展,努力打造环渤海湾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必须要有凝心聚力、优化环境的意识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其根本不在于抓产业、上项目,而是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竞相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企业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赵琳)
(责编:郑浦丽、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