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众诚保险副总裁屈海文:谈一谈信用保证险热从何来

势力日渐庞大消费金融军团终于发现,原来除了申请牌照、依附小贷外,信用保证保险也是一个“放贷”利器。

继马上消费金融与阳光保险合作聚焦消费信贷领域的“信用保证保险”之后,上市公司也开始频频发力,上个月,恒生电子、TCL集团、穗恒运A等三家上市公司与众诚保险、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参与发起设立粤财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永兴特钢、二三四五也发布公告称,拟共同出资发起设立华商云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事实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最早将信用保证保险运用在消费金融领域,并玩得炉火纯青的是中国平安,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即为原平安信托个人消费信贷事业部,旗下的产品“平安易贷”首先创“信用险+银行贷款”的银保合作模式。去年,平安信保事业部并入平安普惠。

如今险企也在加速布局信用保证保险,2015年年报显示,安邦财险信用保证保险收入为7069万元,同比增长378%;众安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10%。

对于这波信用保证保险热,近日,第一财经专访了众诚保险副总裁屈海文。他认为,信用保证保险的兴盛,市场需求是其主要的推动力,尤其在消费金融爆发的情况下,信用保证保险更受热捧。

《第一财经日报》(下称“第一财经”):能否介绍下信用保证保险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屈海文:所谓的信用保证保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它实际上是由保险人(保证人)为信用关系中的义务人(被保证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类保险业务。在业务习惯上,因投保人在信用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而将其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类。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人获得融资金额1015.6亿元,其中,有25个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共支持12.3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贷款188.6亿元。险企和资本的积极参与,更是推动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再加上“国十条”的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及金融支持实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信用保证保险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国内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应该要充分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例如汽车消费金融这一细分市场,从而带动整体市场空间的拓展。

第一财经:那么,您如何看待围绕汽车产业链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市场潜力?

屈海文:首先,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可以与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将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共同做大汽车市场的蛋糕。驱动汽车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消费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汽车融资租赁作为时下新兴的汽车购买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贷款的信用捆绑,大幅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当然,现在最常见的汽车信贷同样需要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协同,才能推出更多元化更具吸引力的信贷产品,而且其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也将成为信用保证保险的重要目标市场。

其次,汽车产业中,汽车厂家针对制造设备、零部件等的融资租赁市场的需求非常大,融资租赁企业同样需要信用保证保险公司提供相关的担保和增信服务,确保融资租赁企业能够顺利回收资金。

而汽车厂家与零部件供应商、4S店之间的保理业务同样需要信用保证保险的嵌入,才能保证这一业务链条的运转,最终确保汽车产业顺利运营。

因此,无论是终端汽车消费者、还是汽车销售商、制造商、汽车物流等整个产业链,商业信用保证保险都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基础。国内信用保证保险市场,在中小微企业和汽车产业链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第一财经:这一波信用保证保险热除了国家层面的鼓励外,消费金融热是否是主推的主动力?

屈海文:信用保证保险的兴盛,市场需求是其主要的推动力。尤其在消费金融爆发的情况下, 信用保证保险更受热捧。

我们可以以汽车消费金融领域为例说明,除了国内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以外,以汽车融资租赁和汽车信贷为代表的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对商业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市场需求很大,而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份额的蛋糕也将越做越大,成为信用保证保险市场的又一新增长点。

第一财经:您预计信用保证保险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屈海文:我们认为信用保证保险的市场空间非常大。除了中小微企业所蕴含的巨大市场空间以外,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信保细分市场也将成为其重要的增长点。

由汽车融资租赁等带动的汽车消费金融未来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推动信用保证保险的进一步拓展;对于4S店、物流企业等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信用保证保险能够为其提供融资、增信等服务,帮助其更好拓展业务,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也就是说,信用保证保险可以与汽车融资租赁、车贷、保理业务等形成良好的业务协同,与汽车终端客户、汽车厂家、4S店、汽车产业链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市场和车险市场的繁荣,推动市场蛋糕不断做大,从而也拓展了自身的业务市场容量。

以汽车消费金融信保市场为例,我们预估五年内,按年增长率10%计算,汽车销售将达到4360万辆的规模,按目前汽车金融渗透率25%-35%测算,未来将有约1000-1500万台车辆通过汽车金融方式购买,假设每台车平均车价为20万,如果按照3%的费率来计算,其信用保证保险的市场保费规模将达600-9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中小微企业、三农企业等相关信保市场的巨大贡献等,其市场空间潜力非常大。

第一财经:信用保证保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近年来,我国的信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信用的缺失是否为信用保证保险的急速发展带来风险?

屈海文:确实,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与信用风险紧密度比较大。而在信用保证保险市场中,汽车产业链这一细分市场,其信用风险是比较低的。一方面,汽车行业一直都非常重视客户信息的收集,通过主机厂、4S店等,我们可以获取汽车客户的相关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度比较高,信用风险比较小,同时我们可以准确对客户的信用以及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更合理的费率和方案。另一方面,汽车产业链属于实业范畴,其经营相对稳定,资产要求相对较高,行业也比较规范,其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

此外,随着国家征信体系的建设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等,我们相信信用风险也将得到大幅降低。因此,总体上我们看好信用保证保险市场的前景,并将积极发挥专业汽车保险公司的优势,以汽车产业链信保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开拓细分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大数据在信用保证保险中的应用?

屈海文:大数据在信用保证保险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说,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从车辆行驶数据、车主行驶习惯、使用环境等从多个角度对汽车的残值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从而有利于我们制定更精准的费率;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据此开发更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另外,我们还可以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建立分析模型,从而更加精准科学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有利于我们降低赔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