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云南龙陵“三个统筹”聚焦脱贫抓巩固

2018年,云南省龙陵县脱贫出列56个村(社区)、脱贫退出5908户2328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0.1%下降到1.7%。该县干部群众脱贫劲不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精准实施“三个统筹”,尽锐出战,聚焦脱贫成效抓巩固、提质量,使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统筹选优配硬队伍

“短短几个月,村里的串户道路、村民庭院硬化搞好了、自来水入户了,新建的卫生室投入使用了,刘书记还真有两下子!”一提到保山市老干局派驻龙陵县镇安镇镇南社区第一书记刘加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在强队伍、夯基础、聚合力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扶贫铁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基础更牢、效果更实、群众满意度更高。

“最好的干部上一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县委书记段忠华说。全县选派213名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到80个贫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按照每个村(社区)至少3人的标准充实80个贫困村(社区)驻村工作队,把综合能力强、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选派到扶贫第一线,连同省市73名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绣花式”精准帮扶。同时,向非贫困村(社区)派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县121个建制村实现机关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龙陵县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抓、组织扶贫部门专门抓、乡村党委(总支)日常抓、参扶单位协助抓的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联80名第一书记,每季度召开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与扶贫干部谈心谈话,指导督促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成立的驻村帮扶工作督查组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到岗驻村、卡册填写等情况进行督查,对实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工作落后的警示问责、限期整改。

目前,龙陵县顺利通过了贫困县市级核查和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仍有沉甸甸的重任:“摘帽”不是最终目的,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不懈的求。段忠华说,打好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硬仗,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不仅要发挥好下派干部作用,还要统筹提升村级领导班子战斗力,培养“永不走的工作队”。

统筹“输血”与“造血”

龙陵县在增强产业“造血”功能的同时,还统筹“输血”补齐“相对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了最大短板。”龙陵县县长杨邵燕说,相对薄弱的非贫困村也要精准“输血”,补齐基础公共设施“短板”。

为此,全县开展了巩固脱贫成果10大提升工程,即:农村党建扶贫、“志智同扶”、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巩固提升工程。

“过去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种植重楼让我发了家。前几天刚卖了100多斤,今天又出售了4300多株3年龄的重楼苗。算下来咱也成为10万元户了,好日子才刚开始呢。”去年摘去“穷帽”的碧寨乡麦子坪村荆竹坪寨村民陈兴会高兴地说。2016年初,陈兴会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扶持下种植了3亩重楼,去年有了产出,按目前市场价,明年亩产值将达到18万元上下,对于他们家来说,小康不是梦。

产业兴旺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该县坚持长短结合、种养并重,因户施策、扶持到户,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2019年全县种植烤烟4.88万亩,实现产值1.82亿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282户;种植香料烟9000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680户;稳定甘蔗入榨面积6万亩,实现产值1.2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500户;稳固茶叶采摘面积9万亩,实现产值2.8亿元,带动建档立卡户9000户;生猪存栏40万头,出栏51万头,实现产值9.9亿元;提升核桃初精加工品质,实现产值2.8亿元;整合归集涉农资金7530万元、协调融资贴息贷款1亿元,专项用于发展肉牛产业。

除此之外,全县还加大了对水、电、路、网、文、教、卫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380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四好农村路”等工程。推进农村网络、广播电视和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实现了宽带接入速率提升90%以上,全县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率达90%以上。

统筹兜底与扶志

面对脱贫攻坚任务,龙陵县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同时,统筹政策保障“兜底”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打好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后续发展硬仗。

该县对已脱贫户保持教育、就业、医疗、产业等政策帮扶不变,对临界线内的进行季度观测、重点帮扶,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同时,积极运作防贫保险基金,织密社会保障网,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残造成的贫因户救助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龙陵县在做好“兜底”防贫的同时,切实改变部分群众“躺着脱贫”的“懒人”思想,强化“站着脱贫”奔小康的导向,实施的志智同扶工程从“思想、志气、信心、心灵、智力”五个方面精准破解难题,提振了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靠自己双手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现在我和妻子在家里加工石斛枫斗每个月有5000多块钱收入,摘去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龙山镇核桃坪村贫困户夏安周夫妻俩参加县里的“点餐式”免费培训,做起了石斛枫斗加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广大农村群众利用政策支持和学到的实用生产技术,开展了规模化养殖、种植,拓宽了增收渠道。(雷华)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